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283603
大小:24.94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4-26
《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国际产能合作:困难与创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国际产能合作:困难与创新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及国际装备产能合作的展开,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如何加快国际装备产能合作的发展,也成为了一个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以我国装备制造业出口现状及优势为基础,全面分析了推动装备制造业国际产能合作面临的实际困难,并提出了基于共生机制推进我国装备制造业国际产能合作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国际产能合作;面临的困难;创新路径 据商务部数据统计显示,2016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4.33万亿元人民币,比2015年(下同)
2、下降0.9%,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但大型成套设备出口却自2015年以来逆势增长,增长率接近10%。不仅如此,2015年10月16日,中国与印尼组建中印尼合资公司,共同筹建雅万高铁项目,成为我国“全产业链出口”、全方位整体走出去的第一单项目;2016年3月中车集团中标美国芝加哥地铁车辆采购项目,其采购总数达846辆车,金额达到13.09亿美元,成为我国轨道交通装备企业向发达国家出口的最大地铁车辆项目。装备制造业领域的大规模的项目合作开启了国际产能合作的序幕。本文基于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逆势发展,深入探析了当前产能合作中面临的困
3、难,以及未来发展实现共生一体的创新路径。 一、我国装备制造业出口现状与优势 (一)装备制造业出口规模持续上升,且本土装备制造业企业出口增速超外商独资企业 据商务部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015年我国在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对外合作方面发展迅速,对外直接投资达70.4亿美元,同比增长154.2%,尤其是交通运输、电力、通讯等优势产业对外直接投资累计额已达到116.6亿美元,同比增长80.2%,同时还带动了纺织、服装、轻工、家电等优势传统行业部分产能向境外转移。2016年7月28日,中国海关信息中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跨国
4、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联合发布《中国装备制造业进出口竞争力报告2016》也显示,我国装备制造业出口值不断提升,由2000年的140.76亿美元跃升至2015年的2446.63亿美元,增长超过16倍。不仅如此,我国本土企业装备制造业出口增速开始超过外商独资企业。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000-2015年期间,我国本土企业装备制造业出口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3.5%,已超过外商独资企业22.0%的增长率,成为出口增速最快的市场主体。从出口金额值来看,2000-2012年间,外商独资型装备制造业企业始终是出口创汇的主力,累
5、计顺差额高达7780亿美元,而该时期的本土装备制造业企业的累计顺差额却仅为6209亿美元,其对于外汇的贡献度显著低于外商;但自2013年,起本土企业顺差额却达到1427亿美元,超出外商企业49亿美元,开始成为贸易顺差最大贡献主体。 (二)装备制造业整机出口占装备制造业出口的比重逐渐增加,新兴产业发展迅速,产业整体生产能力较强 伴随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的上升和研发技术的提升,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优势也不断强化。查阅中国海关数据和中国统计年鉴发现,截止2014年我国整机占装备制造业出口的比重为77%;商务部相关数据也显示,
6、截止2015年我装备制造业大型成套设备出口额约1100亿美元,其中,电力装备的制造总量大约占世界的61%,造船工业占世界41%;而中国高铁已经建成1.6万公里,在建1万多公里,高铁拥有量位居世界第一;出口增幅较大的产品主要有:电梯及扶梯、非公路自卸车、混凝土搅拌车、其他起重机、电动叉车、打桩机及工程钻机、塔式起重机等;从企业发展来看,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数已达8.2万家,且多数装备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不仅如此,以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汽车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发展迅速。2015年10月16日中国铁路总公司在印度尼西亚首都
7、雅加达与印度尼西亚四家国有企业签署协议成立合资企业,中国企业正式赢得雅万高铁项目,该项目将全面采用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装备,代表着中国高铁第一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走”出国门;2016年5月,北汽与美国Mullen公司总裁签署合作意向书,Mullen公司将小批量采购EV200、ES210、EU260、307EV等北汽新能源汽车的产品,到美国进行评估和认证,为北汽新能源汽车出口美国市场开拓机会。可见,我国装备制造业整体发展速度提升,作为后起之秀的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也正在逐步实现产品出口到产能出口
8、的转型。 (三)中国装备生产制造业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拥有率提高,中国技术与服务标准借助产能合作项目开始走向国际 事实上,不只是高铁“第一单”实现了我国高铁技术的整体“国际输出”,早在2011年,中国石油尼罗河公司在援建苏丹油田项目过程中,就引入中国常压渣油催化裂化技术,确保全部装置在中国制造并由中方总承包建设,投产后前8年以中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