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公益事业与传统慈善的关系

论现代公益事业与传统慈善的关系

ID:9280039

大小:38.81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26

论现代公益事业与传统慈善的关系_第1页
论现代公益事业与传统慈善的关系_第2页
论现代公益事业与传统慈善的关系_第3页
论现代公益事业与传统慈善的关系_第4页
论现代公益事业与传统慈善的关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现代公益事业与传统慈善的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学会社会组织研究XUEHUI论现代公益事业与传统慈善的关系玉苗(桂林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摘要]现代公益事业发源于传统慈善,是传统慈善事业在现代社会条件下的创新和发展,具有组织化、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化、制度化、常规化、规模化、理性化、功能多元化等新特点。我国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期,这就导致了中国传统慈善与现代公益共存和冲突的现象。因此,要发展现代公益事业,就要推动传统慈善向现代公益的转换。[关键词]传统慈善现代公益关系转型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慈善”和“公益”是两个经常被混淆的概念,有时候人们不加区别,将现代公益与

2、传统慈善相提并论,造成认识上的混乱。由于“慈善”在经典马克思主义中被批判为阶级统治的伪善,新中国建立后至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慈善事业也被视为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统治阶级的伪善之举和蒙骗和愚弄民众的工具而被废止,“慈善”被污名化。即使在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慈善事业以现代公益的方式复兴,人们对慈善和公益的理解还存在许多误区。因此,正确认识“慈善”和“公益”,澄清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传统慈善进行扬弃,将有益于中国现代公益事业的发展。一、文化传统:慈善与公益中国的精英慈善传统主要来自儒家“仁爱”思想。所谓“仁”,《论语·颜渊》云:“樊迟

3、问‘仁’。子曰:‘爱人’。”孔子认为仁者爱人,亲亲为大。“忠恕”是“为仁之方”,是“仁”由家族血缘的亲情之爱走向泛爱的中介环节。忠恕之德的基本要求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孟子也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孟子·离娄下》)。侧隐同情之心是促使人产生同情冲动和引发行善行为的原因所在,正是对他人的同情和怜悯,人才能去爱人,去扶危救困救助弱势,从而达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形成“四海之内皆兄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宽广情怀和安老慈幼的社会风尚。中国古代常常用“仁慈”来形容扶弱济贫、乐善好施之品性,赈济施舍之

4、举被视为“仁义”之举,因此大量的慈善救济组织机构以“仁”命名,如“同仁堂”、“广仁堂”、“体仁局”等,从慈善的实践体现了儒家“仁”之思想的影响。此外,儒家的大同社会思想也是构成慈善的重要来源。“义”和佛教慈善思想则主要反映了平民慈善的传统。儒家和墨家曾经在百家争鸣的战国时期并称“显学”,前者代表了精英文化,后者代玉苗:论现代公益事业与传统慈善的关系表大众文化[1]。其中墨家之“义”观成为平民慈善的重要思想来源。墨子曰:“义,利也。”认为“义”的实质就是“利”,是“爱人利他”和“利天下”。墨子主张“兼相爱,交相利”,爱人者,利之也,爱乃利之本质内容,利乃爱

5、之表现形式。通过利人实现爱人。平民阶层之“义”追求不分亲疏厚薄的普遍之爱,主要用于处理外在于家庭、家族以外的人际关系,包含仗义救危、守信重诺、抑强扶弱等道德规范。清代石成金《传家宝·人事通》说:“义者,宜也。为所当为,谓之义。如为子死孝,为臣死忠之类是也。其次,则于宗族乡党之中,见有贫而不能婚嫁殡葬的,须当量力以赠之;见有遭难困苦、衣食不给的,须当量力以济之;见有含冤负屈,而不能伸的,须当出力率众慷慨公道以白之。至于修桥、修路、施药、施棺、赈饥、济乏、喜道人善、广行方便,皆义也”[2]。因此,各种民间善行常常被称为“义举”,很多纯粹民间的慈善活动或具有慈

6、善功能的组织常以“义”来命名,例如义仓、义庄、义田、义学、义塾、义棺、义葬、义赈等,常有“义举”之人被称为“义士”。佛教也是中国平民慈善的重要源头。从佛教角度看,慈善就是“慈悲善行”。佛教的“慈悲”、“普济”、“布施”、“福田”、行善积德等都不同程度地包含了“慈善”的内涵。在佛教教义中“慈悲”就是以慈爱之心给予人幸福,以怜悯之心拔除人的痛苦。佛门还进一步讲“大慈大悲”,把慈悲扩大到无限,扩大到一切众生,包括动物和植物。佛教还提出“修福田”、“布施”等行“善”的具体方法,劝导佛教信徒和普通信众行善积德。所谓福田,就是行善有如农民播种于田,必有秋收之获,多行

7、善事于前,将会受诸报于后。“福田说”即以此为譬,劝导世人多行善举,多积功德。至于布施,则分为财布施、法布施和无畏布施三种。财布施是施舍财物,济人贫匮之苦;法布施是讲授正法,破迷开悟;无畏布施是帮助他人免除畏惧,使之身心安乐。公益《说文》中有“公,平分也”的解释,《韩非子·五蠹》中有“背私谓之公,或说,分其私以与人为公。”《贾子·道术》中也讲“兼覆无私谓之公”。这样“公”又引申出“共,共同”之意,如公害、公利、公益等。“益”在古代汉语中即为“好处”。但“公”与“益”二字合称“公益”则是外来词汇,其最初是在日本人留冈幸助的1898年出版的《慈善问题》一书中

8、出现,留冈幸助在书中将西文的“publicwelfare”译为“公益”[3],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