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论文:让《品德与生活》教学走上回家的路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论文:让《品德与生活》教学走上回家的路

ID:9266308

大小:3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25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论文:让《品德与生活》教学走上回家的路_第1页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论文:让《品德与生活》教学走上回家的路_第2页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论文:让《品德与生活》教学走上回家的路_第3页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论文:让《品德与生活》教学走上回家的路_第4页
资源描述: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论文:让《品德与生活》教学走上回家的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论文:让《品德与生活》教学走上回家的路《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充分体现了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特征。因此教师在进行《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时,应将教学活动置之于现实生活的背景之中,让《品德与生活》的魅力在生活中升华,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从而让品德教育回归学生的生活。作为一名品德教师,我清楚地知道“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最有效的途径当然是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与体验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学会生活,学会做人。这就要求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

2、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使传统的思想内容焕发出新的活力。一、在现实生活中培养兴趣品德与生活的教学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的,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儿童对于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所接触的学习内容与他们的现实生活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和联系性时,内心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就会被充分激发。只有通过对生活的观察,才能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也只有通过对生活的观察,才能扩大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在《美丽的小问号》这一主题的教学中,我让学生提出几个生活中发现的问题难倒老师。孩

3、子们积极性可高了,一双双小手举了起来,我也随之兴奋。可是等到他们提出问题,就让我大失所望了。孩子们提出的不是生活中发现的问题,而是教材上的题,我万分沮丧!怎么样才能还孩子一双充满好奇的眼睛,还孩子一颗纯洁的童心?这时候教室外面飘起了雪花,孩子们有的盯着窗外,有的欣喜地告诉我:“老师,下雪了!”看着他们眼中对雪的渴盼,我立刻停课,让孩子们去玩雪,或许能够唤起孩子的疑问!嬉戏,打闹,欢叫,雀跃,孩子们兴致勃勃!忽然,一个孩子大叫:“老师,为什么雪花一到我的手里就消失了啊?”感觉这个问题如同天籁之音,孩子们开始留心事物了!“谁还能发现问题,一个问题奖励一颗小星星!”我大声鼓

4、励!“雪花怎样形成的?”“为什么雪花的形状会不一样啊?”“雪花是花吗?”这样通过观察,有效地激发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观察兴趣,学会了主动探究。学生的双眼总会闪烁着求知的渴望,小脑袋中总会跳跃着无数个“为什么”。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去留心生活,观察事物,落实课标提出的培养孩子“对自然现象或是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3使学生感到品德与生活就在自己身边,引发学习的情感需要,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二、在体验生活中领悟道德课程标准指出: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

5、知、体验和感悟。他们对生活过程体验得越充分、越细腻,感悟就会越到位、越深刻。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找准教材内容与儿童生活实际的联系,在教学中要重视开展直接体验性活动,使学生积极地学习、让学生充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在回顾生活的过程中,通过具体的活动和体验来进行思考,深化道德认识。生活的教学给学生带来了全新的感受,一个个来自“生活”的真实事例感动着他们幼小的心灵;一个个来自“生活”的真实情境唤醒了他们对美好生活与美好事物的向往……在教学《帮帮残疾人》一课时,孩子们虽然知道应该帮助残疾人,但并不能真实体验残疾人的不便,不能感受残疾人想得到帮助的需要以及被

6、帮助后的温暖心情。于是我设计了一个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盲人取物的感觉——一位学生蒙上眼睛,摸索着走到讲桌前,拿回自己的物品。这个过程,虽然不是人人扮演盲人,但“盲人”的反复触摸,辨别方向,辨别物品,使学生身临其境,真切感受到了残疾人生活的困难和艰辛,,这时在让他们述说帮助别人的事,会有感而发,懂得了给别人以帮助,就可以给别人带来一缕缕阳光,一丝丝快乐,让学生真正与角色融为一体,促使学生从内心有所感有所悟。这种内心体验是伴随着丰富的情感活动形成的,是认知转化为行为的基础。而这种对生活产生的真实情感是我们教师无法通过自己美丽的言辞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学生主动地探寻

7、道德的根源本质。如同诗人听到优美的琵琶声,不由得“寻声暗问弹者谁”,学生才会在“生活”中享受了具体、丰富的道德训练,发展了道德智慧。三、在模拟生活中丰富感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品德与生活》从生活中来,我们要尽量地去模拟生活,“为君翻作《琵琶行》”,再现真切的活动情境,让孩子在情境中充分体验。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每一个主题精心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情境,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自己真实的感受并对那些获得的间接经验进行领悟内化。在教学《红绿灯,在站岗》这一活动主题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