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259969
大小:2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25
《冀教版历史九上《俄国农奴制改革》word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九年级历史15俄国农奴制改革导学学案一、课程标准讲述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二、学习目标1、了解俄国1861年改革的原因(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2、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与局限性(评价俄国农奴制改革)。三、自学指导1、温故知新英、法、美是如何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有哪些共同点?2、阅读课文,总结并在课本上标注以下内容(1)俄国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2)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3)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4)列夫·托尔斯泰的主要成就。3、合作探究(1)俄国农奴制
2、改革对资本主义发展有哪些积极作用?(2)评价俄国农奴制改革。(3)列宁说:“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①列宁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如何理解俄国1861年改革对农民的掠夺性和历史进步性两者之间的关系? ②假如你是俄国当时的一个农民,你愿意接受这个改革吗?为什么? 四、拓展阅读1、19世纪俄国社会经济状况19世纪上半期,俄国仍然是欧洲最落后的国家之一,远远落后于英法等国。当时,农奴制是俄国基本制度,全国90%以上的人口是农奴,这些农奴世世代代被束缚在土地上,遭受着沉重的压迫、虐待和剥削,很多人年纪轻轻就死
3、了,农奴的生产没有积极性,生产率极其低下。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有些地主开始改变经营方式,用雇佣劳动者代替农奴劳动。在此期间,俄国也开始了工业革命进程,建立了一些资本主义工场。据统计,19世纪50年代末,这类工场已经有2800多家。在工业生产中,自由雇佣工人的人数已经占全部工人总数的一半以上。但是,在农奴制度下,一方面,农奴一贫如洗,无力购买工业品,造成国内市场狭小;另一方面,工场也不易雇到更多的自由劳动力,因为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没有自由工作的权利。这使得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极其缓慢,19世纪50年代,俄国的生铁产量只有英
4、国的十五分之一、铁路里程只有英国的十分之一。而英国的人口和国土面积都远不及俄国。因此,废除农奴制是19世纪中期俄国进步人士的主要呼声。同时,19世纪中叶俄国还发生了一件重要事件也迫使俄国统治者不得不实施改革。这就是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这场战争的起因是为了争夺土耳其的利益,交战的一方是俄国,另一方是土耳其和英法。尽管土耳其军队不经一打,但英法军队的参战却使俄国军队吃尽了苦头。结果,俄国军队大败。这场战争不仅使俄国在国际上的颜面大失,还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原本就不富裕的俄国财政雪上加霜。俄国人认识到,俄
5、国军队装备远远落后于英法军队是这次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而这背后的原因是俄国没有先进的工业,必须大力发展工业才能提高俄国的国力。2、沙皇亚历山大二世1818—1881,1855年继位,继位之时,正值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后国力急剧下降之际,当时,俄国国际地位下降,国内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为了摆脱国内矛盾,提高俄国的国际地位,亚历山大二世迫切需要缓和国内矛盾,发展生产力。1861年3月3日,亚历山大二世经过多方考虑后宣布废除农奴制,使大批农奴得到解放,有利于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久,他又在俄国社会经济各个方面实施了一系列资产
6、阶级改革。例如,实行地方自治局、市杜马、司法、军事的改革。这些改革标志着俄国从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的转变。由于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满足农民的要求,反而由于农奴制改革加重了地主对农民的盘剥,引起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在此期间,俄国统治下的波兰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1863~1864年),亚历山大二世派兵进行了残酷镇压。他还加强对外扩张活动,不仅在高加索、巴尔干等地占领了大片土地,还侵略亚洲广大地区,特别是侵占了中国的大片领土。由于亚历山大对国内反对派的严厉镇压,遭到了反对派的激烈反对,1881年3月,他在首都彼得堡被炸死
7、。3、1861年改革19世纪中期,俄国国内阶级矛盾激烈,废除农奴制已势在必行。但对于废除的方式,存在着革命和改良两种可能。为了阻止革命的发生,1861年2月19日(公历3月3日),亚历山大二世正式签署改革法令和关于废除农奴制度的特别宣言。主要内容有:1.宣布农民有人身自由,包括有权离开土地,有权拥有财产,有权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立约等活动。地主不能买卖或交换农奴,不能禁止农民结婚,也不能干涉农民的家庭生活。但在农民和地主订立赎地契约之前,农民对地主还负有“临时义务”,还须继续受地主的奴役和支配。2.农民在获得“解放”
8、时,可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农民必须先付赎金的1/5至1/4,其余由政府从国库拨款付给地主,农民在以后49年内,每年附加利息以“赎地费”的形式偿还国家。但授与农民的份地,在法律上仍是地主的财产,农民只有“永久使用”权。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1861年改革实际上是一次对农民的大掠夺。农民在改革中分到的土地,按1861年的土地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