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250525
大小:73.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4-25
《束管监测系统选择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东河煤矿束管监测系统方案一、概述东河煤矿处于吕梁山南部,蒲县东部山地,海拔高程一般在1350~1500m左右,煤层赋存1210--1300m,埋藏深度在100~200m,矿井现开采2#煤层,平均煤厚1.79m,属于易选、低灰、低硫、低磷、高热值的优质1/3焦煤,主要用于炼焦配煤。原煤水分1.3—3%、灰分9.44%、挥发分为35.56%、硫分为0.63%、吸氧量0.66cm3/g。矿井通风方式为混合式,总进风量4823m3/min,总回风量5106m3/min。回采面采用后退式开采、U型通风,配风量一般在600m3/min。2010年8月,由临汾市煤炭安全检测检验中心鉴定,年度瓦斯等
2、级鉴定结果为:绝对瓦斯涌出量6.49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4.85m3/t,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3.77m3/min,相对涌出量2.70m3/min,为低瓦斯矿井,现开采的2#煤层为Ⅱ级自燃煤层,且具有爆炸性。矿区边界附近小窑遍布,曾多次与小窑贯通,虽已做了许多密闭工程,但仍然存在有向工作面采空区漏风的倾向,这样就增加了自燃危险性,从而对安全生产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如何有效的预防煤层自燃发火,成为了我矿防灭火工作的首要问题。二、防止自燃发火方法1、预防性灌浆预防性灌浆是防止自燃发火效果较为明显和应用较广泛的一项措施,就是将水、浆材按适当配比,制成一定浓度的浆液,借助输浆管路送往
3、可能发生自燃的采空区以防止自燃火灾的发生。其作用,一是隔氧,二是散热。浆液流入采空区后,固体物沉淀,充填于浮煤缝隙之间,形成断绝漏风的隔离带,同时,对已经自热的煤炭有冷却散热的作用。2、均压技术防灭火均压防灭火的实质是通过设置调压设施或调整通风系统,改变井下巷道空气压力的分布状态,尽可能减少或消除漏风通道两端的风压差,从而达到减少或消除漏风、抑制煤炭自燃发火乃至灭火的目的。均压防灭火是一项经济、实用、效果较好,技术含量较高的防灭火手段与措施。调压设施的位置与质量、均压参数的选用与控制以及实施过程中技术措施的安排与应用等,都关系到均压技术的成败。这是一项较为复杂的技术管理工作。3、喷洒
4、阻化剂一些无机盐类化合物如氯化钙、氯化镁、氯化钠、三氧化铝以及水玻璃等溶液喷洒在煤体上,有着阻化和延缓煤炭氧化的作用,故称阻化剂。在某些地点或部位上喷洒或注入阻化剂可以达到防止和降级自燃发火几率的目的。三、束管监测系统的选择原因煤的自然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潜伏期、自热期和燃烧期。潜伏期一般无明显征兆;自热期煤的氧化速度加快,空气中的氧含量减少而CO、CO2含量增高,空气温度升高,这是我们进行早期预报和采取预防性措施的良好机会。而燃烧期时氧化速度急剧加快,空气和煤温显著增高,产生大量可燃气体。正因为对煤炭自然过程的三个阶段及其表现特征有较清楚的认识与了解,完全可以采取一些监测设备和手
5、段对煤层标志性气体进行分析,做到早期预报,从而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因此,采用束管监测系统对自燃发火标志气体分析,及时预测预报煤层自燃发火状况,成为了矿井防止自燃发火的重要手段。四、具体方案方案一:采用SG-2003型矿井自燃火灾束管检测系统。SG-2003型矿井自燃火灾束管检测系统是利用真空泵和一束多芯的塑料管缆远距离的抽取监测地点的气样,利用专用气相色谱仪连续分析,实时测定各测点的气体组成浓度,同时可以对监测地点煤自燃过程中标志气体浓度超值时发出警报的成套装置。(1)、系统组成主要由地面气体分析中心和井下束管取样系统组成。井下采样管路设施系统:取样管、管缆、管路附件(滤尘器、
6、储/放水器、分路箱)地面气体分析中心(真空抽气泵、气体采样控制柜、GC-4085型专用气相色谱仪、数据处理工作站、专用瓦斯爆炸危险程度判别软件等)(2)、束管监测系统工作原理 系统工作时,启动抽气泵,束管内形成负压,井下外部的压力大于束管内的压力,使井下气体被吸入束管,到达井上的电磁阀前并处于等待检测状态。气相色谱仪达到稳定工作状态后,微机通过控制接口板输出一个开关量给驱动电路,驱动电路的继电器吸合,接通某一束管的电磁阀,该路束管的气体被送入色谱仪中,由色谱仪开始分析。色谱仪的分析结果被送到微机内的数据采样接口板上,经过信号放大,模数转换,然后由分析软件进行处理,形成谱图和分析结果
7、,分别在屏幕和打印机上输出(3)、测点布置:井下共安设7个测点,回风立井、西回风大巷测风站、东回风大巷测风站、三采回风下山测风站、2209综采工作面上隅角、采空区、回风巷测风站。(4)、标志气体种类CO、O2、N2、CO2、CH4、C2H4、C2H6、C2H2、C3H8、C4H10等(5)、监测的操作程序:开机监测:开启循环水泵→开启抽气泵→分析仪电源→放大器电源→仪器调零→启动微机进入监测程序→打开测量按钮→报表打印(6)、数据反馈根据系统监控数据,由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