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249327
大小:37.19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25
《促进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促进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研究 [摘要]节能减排已成为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因此,应从我国提出节能减排政策的背景和税收政策促进节能减排的理论基础入手,借鉴国外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根据我国实际国情,制定我国促进节能减排税收政策的架构及配套措施。 [关键词]节能减排;税收政策;环境税;资源税 一、我国提出节能减排政策的背景 近年来,
2、我国的资源特别是能源的瓶颈制约和环境压力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最严峻问题。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按照“十一五”规划纲要的要求,“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要降低20%,年均4.4%;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年均2.2%。 我国资源总量虽然排在世界第3位,人均资源占有量却排在第53位,资源供给不足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全面建
3、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制约因素。在环境方面,一是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环境污染严重;二是生态破坏范围扩大、程度加剧,水土流失、沙化问题严重。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国际经验表明,单位GDP能耗与人均G
4、DP的关系可以表示为一条倒扣的钟形曲线,即“库兹涅茨曲线”。这条经验曲线反映了一个一般规律,即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每个国家都要经历一个资源消耗和单位GDP能耗的“爬坡”过程。一般来看,人均GDP在1万美元之前,人均能源消费增长较快;在人均能耗达到4吨标准煤后增速变缓。目前,发达国家已越过“拐点”,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在艰难地爬坡。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仍将持续一个阶段。2005年我国人均能耗1.89吨标准煤,约为世界人均能耗的一半。经济增长需要消耗能源和资源,
5、即我国人均能源消耗还要“爬坡”。虽然由于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等原因,人均能耗增速变缓的峰值在变小,但要在能源消耗增长较快时显著提高效率则难度较大;同时,由于没有成功的国际经验可以借鉴,需要我们自己逐步探索。 因此,必须从全局的战略高度出发,充分认识资源和能源的节约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建立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二、税收政策促进节能减排的理论基础 税收政策作为国家实现经济发展目标的重要调控工具,理应在促进节能减排中发挥相应的作用,因此,深入分析促进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成为理论界、政府部门着力研究的问
6、题。税收政策在世界各国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担当重要角色,与其它调节工具比较,税收手段的“双重红利”假设已经在研究者中形成普遍共识。外部性理论是税收政策调控节能减排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它从社会成本和税收的关系角度揭示了税收政策调控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如果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影响到了其他主体的经济利益,就产生了外部性问题。这种影响可以是有害影响,也可以是有利影响;一般来说,我们较为关注有害影响,即负外部性问题。无论是设计整体的绿色税收制度,单独开征某一个绿色税种,或在某一个税种中规定特殊的绿色税收优惠措施,其理论基石都是公共经济学与循环经济的基
7、本原理,尤其是马歇尔的“外部性理论”以及“庇古税”的基本思想等。其目的都是增强民众的环保意识,建立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促进自然资源在代内和代际均衡与公平配置;最大限度提高资源和环境的配置效率,从根本上解决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冲突,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国外节能减排税收政策借鉴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