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的物料编码和bom标准化问题

erp的物料编码和bom标准化问题

ID:9245487

大小:2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25

erp的物料编码和bom标准化问题_第1页
erp的物料编码和bom标准化问题_第2页
erp的物料编码和bom标准化问题_第3页
资源描述:

《erp的物料编码和bom标准化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ERP的物料编码和BOM标准化问题 在ERP的运行过程中,由唯一的物料编码编制的BOM是整个体系运行的基石。如果该基石不牢固的话,那么整个ERP就是空中楼阁,无本之木,难免不失败,就算是勉强上线,也避免不了大规模的维护和调整,会举步维艰。所以从物料编码和BOM的编制规则、编码编制、参数定义、编码启用、编码维护等各个环节都要有一个统一的规划,才可以使物料编码和BOM规范。具体的要求如下:1.     物料编码和BOM的编制规则1、首先,物料编码和BOM的编制要有一个规则,此规则应该符合企业、行业或者国家的产品技术标准或命名规则。2、其次,BOM中产品断阶要注意工艺路线和成本核算的结合。一

2、般来说,企业的成本核算级次比工艺路线的层次要低。只要是成本核算(简单的说:需要进行收发管理的必须纳入BOM管理)。对于不核算成本的工序,个人的建议是虚拟件管理,方便以后工艺调整的时候,进行维护。3、物料编码和BOM与物料的唯一性是基本原则,否则系统不能接受和处理4、属性的编制:这个问题涉及的范围比较广,也是企业在物料编码应用时经常困惑的地方之一。经常看到的情况如下:a、物料的部分属性在系统中是有表可以设置的,部分属性在系统中是没有表可以对应的。一般来说,能在系统中有表可以设置的则不要在编码中反映,比如:仓库、库位、供方等,而需要经常汇总和查询的属性建议反映到编码中(即使可以在系统的表中

3、设置),比如物料类别。b、另外反映属性和编码的长短是关联的,反映的属性越详细,则编码长度越长,记忆难度越大;这样就会产生矛盾。我记得陆炳辉先生曾经建议过:物料编码的含义不需要超过三个,我很赞同,企业需要在属性的详细程度和编码的长度之间找一个平衡点。c、而且属性本身还是有变化的,需要留下拓展的空间;5、编码的长度要尽可能短,同类的物料编码的长度最好要一致,尽量避免用英文字母6、对于虚拟、计划、可选、配置等方式的运用要理解,合理并慎重。从上面的叙述可以看出,对于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编码规则和方式,在编码之前一定要慎重规划。2.     物料编码和BOM的编码编制……物料编码和BOM的编制是一

4、项技术标准化工作,要有专人负责。企业的管理者尤其是技术标准化的人员理解之后再编制,最好不是IT部门编制,除非以后的技术标准化在IT部门维护。而且绝对要注意的是:乙方不要越俎代庖,替甲方编制;就算是原来有成功的例子,也要推荐使用, 3.     物料编码和BOM的参数定义……物料参数的设置要完整。在很多ERP软件中,对物料的赋值率是有要求的,很多软件要求是100%。物料参数不完整是导致大多数系统不能自动进行MRP或MPS的障碍。而物料属性、计划属性、成本属性、负责人、库位等不是一个部门能总结的,需要公司全体部门的通力协作。这也是很多公司把IT部门作为实施部门,之后造成项目失败的主要原因:

5、协调不力。物料参数的完整性比完美性更重要,其缺陷可以在后期进行调整和维护。我推荐的方式是制定一个物料编码的审批表格(用固定的电子表格或者在系统里直接完善也是可以的),上面规定好每个部门所负责的参数,比如:技术部门负责编码的号码,生产部门负责定义其制造提前期,采购部门填写采购提前期和批量规则,仓库负责规定库位等等,在所有的参数完成以后,再进行到下序:物料编码和BOM的启用。4.     物料编码和BOM的编码启用……物料编码和BOM的启用和编制是两个性质不同的工作。编制是技术标准化工作,需要脑力活动;而启用是简单的判断工作,检查参数是否完整。这个工作可以设置在任何相关的业务部门,但是启用

6、要严格的限制权限,避免不合格的物料编码在系统内运行。因为调整的工作量要大的多。5.     物料编码和BOM的编码维护……物料的维护比设置还要重要。我个人认为这是系统运行最关键的地方。对于物料编码和BOM的增删、变更和参数的维护,是一项细致和长期的工作。在实际的运行中,我们常常看到:原有的物料编码和BOM规则往往被淡化,物料的提前期保险系数过大,工艺路线变更维护不及时造成产品核算失真或投料错误。解决以上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加强权限控制,规范变更的审批流程。和‘计划的跟踪和维护比制定计划准确更重要’其实是一个道理。我相信,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标准化操作,企业会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编码系统,为E

7、RP的运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