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235747
大小:322.09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4-24
《魏稼的《我的针灸之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魏稼的《我的针灸之路》(二○一○年十月二十四日)我(《我的针灸之路》作者魏稼)于1940年就读,1947年学医。1958年后,一直执教于江西中医学院,在针灸之路长征。回顾40余年的历程,经验甚少,教训良多。这里按立志向、树目标、学精神、抓特点、重师承、找方法,分述如下。(一)立志向。有志者事竟成。针灸作为“雕虫小技”,难得人们垂青,故立志之后,笃志也不易。我立志学针灸,得从1947年谈起,当时,我正在如醉如痴地读着古典文学名著,一天,祖父提出要我跟堂叔学医了,我先是表示乐意,但当攻读《内经》、《伤寒论》……之后,又顿感索然无味。只因就业、压力与生计,加上叔父妙手回春的疗
2、效,终于又使我读了下去。有一年初秋,祖父患腿痛,呻吟床第,叔父始用中药乏效,继改隔蒜灸而安。从此,我对针灸萌发了浓厚兴趣。50年代初,参加了无锡名医赵尔康的针灸函授,又读了《针灸秘笈纲要》及“内”、“难”、“甲乙”诸经。两年匆匆过去,有点跃跃欲试了,正遇邻居某患疟,我主动求为一治,不意施针未效,寒热反增,此时叔父鼓励我,1要我对照书本找原因,发现针刺时机与“先其发时,如食顷乃刺之”不符,改于发前2小时针3次而愈。首战告捷,深受鼓舞。以后,又相继治愈了一些患者,不断激励我对针灸的追求。1954年秋,我考入了江西中医进修学校,发现大城市重西轻中现象较明显,加上朋友劝告:“不
3、是同样为人民服务吗?你为何选择针灸这门令人受气的职业呢?!”这是我感受到的第一个冲击波,震动不小。我想等待时日,另作它图。次年结业,要我留校任教,第二个冲击波又袭来,人们窃窃议论:“针灸没有内科吃香,发展前途不大……”。正当歧路彷徨之际,卫生厅要送我跟针灸名医徐少廷学习。何去何从?因为良机难得,只好顺从地走进了徐氏诊所。新环境,一幕幕全新图景展现在眼前,看看那门庭若市的求诊患者,听听那满座高朋和患者谈论针灸的神奇疗效……,又使我清醒了许多,改行的意念烟消云散了,我又下决心投入了学习。1957年,报载北京某权威攻击中医不科学,我愤然提笔写了批驳文章在《健康报》、《中医杂志
4、》刊登,表达了我的坚定信念。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60年代,又遇到了第三个冲击波,门诊发现针灸比我过去在农村应用的疗效下降了,比其它疗法似乎也显得逊色。是学业倒退,抑或针灸确实不值一学呢?本已巩固了的专业思想,此时又出现动摇。我想,从比较医学的角度看,针灸疗效较低且慢是客观事实,但要分析原因。在城市,针灸疗效作为最后一种疗法,患者多经其它疗法失效转来,必然难度大,2疗效低。然而即使如此,通过自身对照,不是说明它毕竟有超越其它疗法之处吗?那种只从疗效数量、百分率,不从疗效质量、不分析疾病谱的改变以评价针灸的观点,犹如将治愈百例一般肠炎与治愈百例肠癌等价看待,缺乏可比性,十分
5、片面。价值观念的转变,又使我在针灸之路跋涉。1968年,第四个重大的冲击波——“文革”风暴铺天盖地而来。学院遭撤并,教师被下放,我想成为针灸医生的理想破灭了,农村需要大量万能的包治百病的赤脚医生。我万念俱灰,改行的意念又在心头泛起,我真想找个农村医院,做一名乡间医生而了此一生。虽然也冒着“白专道路”的危险,偷偷做点学问,但毕竟困难重重,制约因素太多,虚度了不少光阴。只是到1975年参加援外医疗队,又使我振作起来。特别是到了突尼斯,经常接待记者采访,发现外国人对针灸崇尚有加,总统儿媳、总理夫人、政府要员……凡是上层人物会诊,都指名请中国针灸医生,针灸重现着耀眼的光环,受宠
6、若惊之余,总算获得了新的心理平衡,民族与职业自尊心为之一振。经历了四大冲击波,虽然走过来了,但如今看来,多是时势使然,机遇使然,客观条件仍占主导地位;至于主观信念与努力,还很不够。我深感学针灸一定要有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最好还要带点倔犟劲、傻子气,要不受外部环境的任何干扰,不如此,是难以到达成功彼岸的。(二)树目标。学一门专业,应有目标意识。先找目标,然后瞄准目标,去实现目标。3然而,我在学医之初,对名医这个目标并不明确,只是看到叔父名闻乡里,就以他作为典范,企望日后也成为那样的医生而已。故在学医从医生涯中,有时重实践,轻理论;又有时是重理论,轻实践。往往从一
7、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如今意识到,名医的客观标准,主要有二:一是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有持久而众多的主动求医患者;其次是知识渊博,理论造诣较深,有水平较高的论著问世。两者兼备,方可称之为名符其实的名中医。中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医学,评价中医,应突出疗效第一的观点,应以疗效论英雄;理论、职称、学历……只居其次。正由于我原先对此认识模糊,以致与上述要求存在距离而引为憾事。对专业专攻目标,也不很明确。1955年,我学了现代医学与中医课程之后,原先专攻针灸的主体意识淡化了。在应诊中,对一些针治数次失效患者,多改用中药等其它疗法,此后慢慢成为意向惯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