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白护肤品作用机理及配方研发设计

美白护肤品作用机理及配方研发设计

ID:9233383

大小:233.29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24

美白护肤品作用机理及配方研发设计_第1页
美白护肤品作用机理及配方研发设计_第2页
美白护肤品作用机理及配方研发设计_第3页
美白护肤品作用机理及配方研发设计_第4页
美白护肤品作用机理及配方研发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美白护肤品作用机理及配方研发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39卷第6期日用化学工业Vol139No162009年12月ChinaSurfactantDetergent&CosmeticsDec.2009美白护肤品作用机理及配方研发设计1,2111鄢又玉,赵春芳,李三杰,余龙江(1.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74;2.武汉工业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23)摘要:综述了美白护肤品的主要发展历程,探讨了影响皮肤呈色的因素及黑色素代谢与美白之间的作用关系,阐明了主流美白护肤品的作用机理,并对产品配方研发提出总体设计,最后对美白护肤品的前景进行了展望。关键词:美白护肤品;作用机理;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TQ65

2、8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1803(2009)06-0423-05Mechanismofactionsofskin-whiteningcosmeticsanditsformulationdevelopment1,2111YANYou-yu,ZHAOChun-fang,LISan-jie,YULong-jiang(11CollegeofLifeScienceandTechnology,Huazho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Wuhan,Hubei430074,China;21SchoolofBiologicalandPharma

3、ceuticalEngineering,WuhanPolytechnicUniversity,Wuhan,Hubei430023,China)Abstract:Mainprogressstagesaboutthedevelopmentofskin-whiteningcosmeticsweresummarized1Factorsthataffectthecomplexion,thecorrelationsbetweenmelaninmetabolismandskin-whiteningactionaswellasmechanismofactionofmainskin-whitenin

4、gcosmeticswereexplainedanddiscussed1Generalprinciplesforthedesignanddevelopmentofformulationsofskin-whiteningcosmeticswerepresented1Thefuturedevelop2menttrendsinthisfieldwereforecasted1Keywords:skin-whiteningcosmetics;mechanism;developmentprogress东方女性历来崇尚“肤如雪,凝如脂”的肌肤至高段———“增白”阶段,主要以表面遮盖、物理性“增白

5、”境界,“水、透、白”即集“水润、通透、白皙”为一体的三成分为主,简单强调产品令肌肤更加白的表观特性,如维美白已经成为当今理想肌肤专业美白的黄金标早期的增白粉蜜等。但其给皮肤带来诸多弊端,不仅[1]准。近年来随着“乐活”理念的深入,人们已不再满对肌肤无实质性增白、促白作用,还会因长期使用造成足于以粉底等来掩盖面部瑕疵,而是更加追求自然的毛孔或皮脂腺等堵塞,影响排汗及新陈代谢,导致皮肤[3]美白效果并且更加关注健康的美白方式。作者主要从病(如局部炎症、座疮等)的发生,其“增白”只是一技术及研发层面入手,分别对美白护肤品的发展历程、种遮盖性的暂时增白。第二阶段———“漂白”阶段,常黑色

6、素代谢与美白的作用关系、美白护肤品作用机理通过添加矿物等物理磨剥成分或果酸等化学腐蚀成等方面展开比较全面的综述,并针对产品的配方研发分,磨剥或刺激表皮角质细胞使其快速脱落,从而达到设计及评价提出总的策略与建议,最后对其发展前景“换肤漂白”的目的,如磨砂膏或换肤霜等。长期使用进行展望。可致肌肤免疫力下降,是一种典型的“治标不治本”的病态美白方式。第三阶段———协同“美白”阶段,即通1美白护肤品的发展历程过添加多种美白成分,多方位干扰表皮黑色素的形成世界第一款美白护肤品于1897年正式问世于日或加速其分解代谢,相对前者而言,第三代产品无论是[2]本资生堂,其发展主要历经以下阶段。第一阶

7、在原料选用还是美白机理的认识及应用方面都有了质收稿日期:2009-04-09;修回日期:2009-07-25作者简介:鄢又玉(1975-),女(汉),湖北人,讲师,博士,E-mail:yanyy75@yahoo1com1cn。通讯联系人:余龙江,教授,博导,电话:(027)87792264,E-mail:yulongjiang@hust1edu1cn。·423·©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