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230555
大小:7.40 MB
页数:99页
时间:2018-04-24
《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裴元生第一章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概述第一节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的概念与发展历史一、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的概念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是有关室内、室外表现图的绘制方法和技巧,它是一种描绘近似真实空间的绘画,是一种可通过图像(图形)的方法来表现室内、室外空间环境、设计思想和设计概念的视觉传递技术。因此,有关此类表现图的绘制方法,就是室内、室外空间环境设计效果图表现技法。二、手绘效果图的发展历史在不同的时期或不同的范围,效果图有多种称谓,如设计渲染图、建筑画、建筑表现等。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其范畴不断扩大,建筑表现(ExpressionOfArchite
2、cture)更为人所接受。效果图最初是画家或工匠们手里的设计草图。这些草图是受使用者授意影响而设计的建筑或室内装饰图。早期的建筑画是用蘸水笔画在羊皮纸上,或用钢针刻画在铜板上,经腐蚀处理绘制成铜版画。到了16世纪时,出现了在纸张上作图的水彩颜料,使建筑表现图在表现形式上得到扩展,并且在欧洲得到迅速的普及。这种传统方法一直持续到今天,成为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设计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第二节手绘效果图作用与意义一、手绘效果图的作用设计效果图是一种能够形象而直观地表达室内、室外空间结构关系,营造空间氛围,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艺术感染力的设计表达。它在工程的设计
3、投标与设计方案的最终确定中往往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二、手绘效果图的意义设计师准确的数据把握,扎实的表现基础和多样化的表现手段,使手绘效果图在整个设计工作中起到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并使枯燥的设计方案推敲过程变得趣味盎然。1、设计师创作思想的形象化体现设计的价值不仅体现在被创作物的实际使用功能与经济价值方面,还体现在其文化与艺术方面。2、设计数据的具体化与直观化3、空间环境的艺术化4、设计师实现设计理念的依据第三节手绘效果图技法课程的主要内容与教学要求一、确立课程的教学方向与目标1.本课程的教学方向围绕必须掌握的知识点,结合具体工具在技法上的表现技巧,拓展学生的
4、知识面,使之成为能够掌握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的专业人才。2.本课程的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理论上比较全面地认识了解设计与效果图的相关知识。(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手绘效果图的基本要求,初步掌握手绘色彩渲染效果图与快速表现效果图的具体方法与步骤,能够运用针管笔、马克笔、色粉笔、水彩或水粉、彩色铅笔等工具进行效果图画面的描绘与处理,能够正确掌握空间透视、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形体结构、画面色彩、光影关系、材质质感等表现技法,为今后不断提高专业水平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二、课程内容安排本课程主要内容安排为基础篇、着色篇、作品赏析篇三大部分,具体分为八
5、章:第一章介绍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历史、作用与意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表现原则;第二章介绍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的基础训练方法,主要从使用工具及其特点、空间透视训练、线条训练、单体训练、场景训练等角度来阐述;第三章介绍手绘效果图的分类与要求;第四章介绍景观课题,主要从住宅楼盘和主题公园两个角度展开介绍;第五章介绍水粉渲染效果图,重点训练着色技巧;第六章介绍家居空间手绘效果图快速表现技巧,主要从玄关、客厅、餐厅,卧室、书房、儿童房,厨房、卫生间等居住空间的设计表现来进行讲解;第七章介绍商业空间手绘效果图快速表现技巧,主要从专卖店、办公室、餐饮娱乐区域、银行
6、大厅等公共空间的设计表现来进行讲解,并配以手绘效果图作品案例赏析;第八章是对学生的手绘效果图作品赏析。课程内容安排合理,教学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三、确立课程的教学要求1.教学要求(1)在本课程学习前,学生最好具有素描、色彩、透视、钢笔速写以及相关的设计知识与能力。(2)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对每次课程重点与要点知识的学习把握。(3)对技法的学习重点要先理解,在动手练习的过程中掌握具体技法,并能学会举一反三。(4)本课程在具体的教学中课时有限,为更好地掌握知识与技能,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学生需要将课内教学与课外辅助学习相结合,这样才能收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7、。(5)有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布置的作业量会较大,只有具有刻苦学习精神的学生才会取得优异的成绩。2.考核要求(1)通过交流,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了解学生能否准确掌握课程的基本知识点。(2)在课堂及课后能否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布置的作业。(3)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是否善于借鉴他人学习成果,并注重对不同类别手绘技法表现的经验积累,鼓励并给出课堂时间来促成学生交流学习心得体会。主要在课堂上展开作品点评,采用自评和他评的方式来找出作品的优缺点,从而达到相互借鉴、扬长避短的目的。(4)在课程的学习中能否表现出积极的进取精神,在熟练掌握表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