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的海洋心态与唐诗的海洋意象_尚光一

唐人的海洋心态与唐诗的海洋意象_尚光一

ID:9229720

大小:406.0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24

唐人的海洋心态与唐诗的海洋意象_尚光一_第1页
唐人的海洋心态与唐诗的海洋意象_尚光一_第2页
唐人的海洋心态与唐诗的海洋意象_尚光一_第3页
唐人的海洋心态与唐诗的海洋意象_尚光一_第4页
唐人的海洋心态与唐诗的海洋意象_尚光一_第5页
资源描述:

《唐人的海洋心态与唐诗的海洋意象_尚光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10卷第2期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Vol.10No.22011年2月JournalofNanyang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Feb.2011唐人的海洋心态与唐诗的海洋意象尚光一(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北京100083)摘要:唐诗中存在着大量对海洋意象的描绘。唐诗中的海洋意象受到唐人畏惧海洋的心态、以海为奇的心态、以海为巨的心态和赞赏航海的心态四方面的巨大影响。关键词:唐诗;海洋心态;海洋意象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132(2011)02-0066-06唐诗中存在着大量对海洋意象的描绘,所描绘朐山压

2、海口,永望开禅宫。的对象涵盖了当时中国所有的海洋。例如杨师道的元气远相合,太阳生其中。[1]《奉和圣制春日望海》和独孤及的《观海》各自描绘豁然万余里,独为百川雄。了一幅渤海的意象图:白波走雷电,黑雾藏鱼龙。春山临渤海,征旅辍晨装。变化非一状,晴明分众容。回瞰卢龙塞,斜瞻肃慎乡。———刘长卿《登东海龙兴寺高顶望海,简演洪波回地轴,孤屿映云光。公》,《全唐诗》卷一四九落日惊涛上,浮天骇浪长。薛据《西陵口观海》描述了东海的沧溟浩荡、空仙台隐螭驾,水府泛鼋梁。灵玄妙的意象:碣石朝烟灭,之罘归雁翔。长江漫汤汤,近海势弥广。北巡非汉后,东幸异秦皇。在昔胚浑凝,融为百川泱。搴旗羽林客,跋距少年场

3、。地形失端倪,天色滉漾。龙击驱辽水,鹏飞出带方。东南际万里,极目远无象。将举青丘缴,安访白霓裳。山影乍浮沉,潮波忽来往。———杨师道《奉和圣制春日望海》,《全唐诗》孤帆或不见,棹歌犹想像。卷三四日暮长风起,客心空振荡。北登渤澥岛,回首秦东门。浦口霞未收,潭心月初上。谁施造物功,凿此天池痕。林屿几邅回,亭皋时偃仰。洞吞百谷,围流无四垠。岁晏访蓬瀛,真游非外奖。廓然混茫际,望见天地根。———薛据《西陵口观海》,《全唐诗》卷二五三白日自中吐,扶桑如可扪。贯休的《南海晚望》和曹松的《南海》则勾画了南超遥蓬莱峰,想像金台存。海奇异浩瀚的意象:秦帝昔经此,登临冀飞翻。海上聊一望,舶帆天际飞。扬

4、旌百神会,望日群山奔。狂蛮莫挂甲,圣主正垂衣。徐福竟何成,羡门徒空言。风恶巨鱼出,山昏群獠归。唯见石桥足,千年潮水痕。无人知此意,吟到月腾辉。———独孤及《观海》,《全唐诗》卷二四六———贯休《南海晚望》,《全唐诗》卷八三四刘长卿的《登东海龙兴寺高顶望海,简演公》则倾腾界汉沃诸蛮,立望何如画此看。表现了黄海的广阔无边、变幻莫测的意象:无地不同方觉远,共天无别始知宽。收稿日期:2010-12-15作者简介:尚光一(1983—),男,河南孟州人,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北京语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讲师,韩愈研究会研究员。基金项目:本文受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2011年第

5、2期尚光一:唐人的海洋心态与唐诗的海洋意象·67·文隔雾朝含碧,老蚌凌波夜吐丹。广州东南的黄木湾,面临大海,祭神时“海常多大风,万状千形皆得意,长鲸独自转身难。将往皆忧戚,既进,观顾怖悸,故常以疾为解,而委事②———曹松《南海》,《全唐诗》卷七一七于其副,其来已久”。到海边祭神对唐人而言尚且是与前代相比,之所以唐诗中存在着为数众多、多一件令人恐惧的事,更何况入海航行了。高骈在《南③姿多彩的海洋意象,是与唐人的海洋心有着密切的海神祠》中有“沧溟八千里,今古畏波涛”的诗句,就关系。具体来说,唐诗中的海洋意象主要受到唐人畏表现了对海洋的畏惧意识。这种对海洋的畏惧心态惧海洋的心态、以海为奇

6、的心态、以海为巨的心态和在唐诗中留下了许多的痕迹,对唐诗中的海洋意象赞赏航海的心态四方面的影响。影响深远,例如下面的几首诗:一、唐人畏惧海洋的心态对唐诗中海洋意象的风雨沧洲暮,一帆今始归。影响自云发南海,万里速如飞。对人类而言,海洋是狂暴难测的,历史上多少渔初谓落何处,永将无所依。子船夫被它无情吞噬,只留下春闺中无望的等待和冥茫渐西见,山色越中微。亲人们悲伤的眼神。在希腊传说中,海洛为利安得点谁念去时远,人经此路稀。燃的灯,挡不住爱琴海的狂风怒涛,只留下凄美的爱泊舟悲且泣,使我亦沾衣。情故事飘荡在达达尼尔海峡的上空。在中国传说中,浮海焉用说,忆乡难久违。同样有精卫填海的故事在流传:

7、纵为鲁连子,山路有柴扉。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水。有———刘眘虚《越中问海客》,《全唐诗》卷二五六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这首诗谈到航海的情景时说“初谓落何处,永鸣自。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将无所依。冥茫渐西见,山色越中微”,谈到海路交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通时说“谁念去时远,人经此路稀。泊舟悲且泣,使于东海。我亦沾衣”,都表现了对海上航行艰辛莫测的畏惧迷———《山海经·北山经》茫,而思乡之情更是航海时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