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228701
大小:331.99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24
《从中医养生古籍文献看养生思想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低。通过此次研究结果,我们还能看出,中药的四性是中药的一个客观的本质的属性,但对四性的认识却是客观表现与医家主观判断的结合,所以说医家对中药四性的认识水平是影响中药四性的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参考文献[I]孙启明.药性概念必须规范[J].辽宁中医杂志,1994,21(9):399.[2]张廷模。王建.中药药性“三性”说新论[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9(4):I.从中医养生古籍文献看养生思想发展孙灵芝程伟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150040)摘要:医学史最重要的主题是“身体”,对生命的重视使得我们既要医疗既病之躯,
2、又要“养生”以治未病。在养生思想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前人总结了很多养生经验,由零散的个人体验到自成门派的学术体验,文本的力量在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功能似乎不难理解“养生”在医学专科目录中的意义了。关键词:中医古籍养生中医养生学目录学现代薛清录《全国中医古籍总目》收录养生类书目有551本,其中设3小类,包括养生通论309种:主要从养生的大旨、理论、指导思想等立论,全面分述各种养生方法,泛而不专,有助于人们了解养生理论,并指导一般的养生;导引、气功157种:主要从论述气功、导引练形的理论及具体方法上
3、阐明祛病保身、益寿延年之道;炼丹85种:主要是各种炼制丹药法的有关记述,包括有形之外丹和无形之内丹,而以内丹为主。通过研究本目录,可以得到一定的养生学术启发。医学史最避不开的主题是身体,借于生理上的“身体”,人类生、老、病、死,体会自我的尘世体验;而社会文化意义上的“身体”,烙印了当时的时代背景、思想印迹。“养生”最早出现在《庄子·养生主》里,文惠君作为智层分子,从庖丁解牛悟“得养生”,到现代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无论是社会出版主流,还是人们生活理念,“养生”引出人们面对、处理身体和心灵等各种活动.因此需要知道,从养生仅是古代
4、的智层分子独有到现代成为的一种普世理念经历了怎样的思想历程。就文本而言,医学文献自汉代以来不断发展,魏晋隋唐时期中医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医学文献数量大幅度增加,医学分科进一步细化,内、妇、儿、外、本草及方书均为数不少。医学专科目录里“养生”作为目录出现是否意味着养生体系已经成立?基于目录学“辨章学术,考竞源流”的功能性,本研究试图从目录学角度进行养生学术流变阐述。1.中国古代养生思想1.1萌芽t天真恬淡(上古时期)175上古之人如何养生,《素问·上古天真论》有言:“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5、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文本说明从事养生的人是“知道者”,他“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同时也说明了养生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可以“终其天年”,另一方面也可以“病安从来”。1-2奠定基础:百家争鸣,殊途同归(先秦秦汉时期)战国时期诸子著述中有很多关于养生内容,如《庄子·养生主》谈养生,是养生论的鼻祖。战国初期还有最早的石刻医学文献《行气玉佩铭》,玉铭所言为古之“道引”,亦即后世所谓气功,
6、是养生健身之法,铭文前十句描述吸气与呼气的全过程,后四句指示要诀⋯。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一方面焚书坑儒,对诸家文化打压;另一方面,他下令将一些禁书藏在咸阳皇家图书馆,尤为养生等书籍为甚。同时,自己也特别注意养生之道,认为:一人为刚,万夫为尊是统治之道。由此,导引、养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发展晗1。依托诸子学说的影响,养生被上层知识分子所专有。《周易参同契》是东汉魏伯阳著的世界上最早的炼丹著作,此书以《周易》阴阳八卦思想为基础来阐述外丹修炼术,它认为在外丹的炼制中,《周易》中乾、坤两卦可代表“炉鼎”,乾在上,坤在下。坎、离二卦代表属
7、阴和属阳的“药物”,它们分别指铅与汞,药物在炼制中,坎离交济,阴阳合和变化而成外丹。同时此书也奠定了内丹术的理论基础旧。。在这一时期,《内经》总结先秦诸子理论及医药学实践经验,为中医养生学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1.3发展时期:三教互通,影响养生(魏晋隋唐时期)魏晋隋唐时,儒道佛思想互相渗透、融合。代表性作品有稽康《养生论》,葛洪《抱朴子内篇二十卷抱朴子外篇五十卷》、陶弘景《养性延命录》、司马承祯《天隐子》等,司马承祯学术思想主要是以老庄思想为主体,以“道”为核心,同时吸取了佛教的止观、禅定学说和传统的儒家关于内心修养方法,以
8、阐发道教的静心坐忘的修真理论。由于道教神仙文化的流行,金丹之类如寒食散类药物及医方盛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文献亦多。当时的道家思想黄老哲学,融进儒、墨、法、阴阳等诸家之说;而佛教也多利用老、庄学说来译解,佛经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融合了中国的哲理。这种融合、渗透,自然也影响到中国医家,代表性的医家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