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对长江流域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42卷第2期人民长江Vol.42,No.22011年1月YangtzeRiverJan.,2011文章编号:1001-4179(2011)02-0021-03对长江流域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的思考王孟,叶闽,杨芳(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51)摘要:实施入河排污口论证制度,依法对入河排污口进行监督管理,是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针对长江流域入河排污口设置及废污水排放情况,分析了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的相关要求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应制定入河排污口设置综合规划以及设置论证技术规范的建议。可为
2、进一步规范长江流域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制度提供参考。关键词:排污口设置;设置规划;论证制度;长江流域中图法分类号:X52文献标志码:A入河排污口是水行政主管部门开展水资源保护工管理办法》(水利部令第22号)规定,在河流河道管理作的前沿阵地,依法对入河排污口进行监督管理,是保范围内新建、改建或者扩建入河排污口的单位,必须编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制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书,并向有管辖权的县级手段。通过对入河排污口设置进行论证,可使主管部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机构提出门客观、科学地决策是否同意新建、改建,或者扩建入入河
3、排污口设置申请,经相关部门审批同意后方可设河排污口,有效地履行水行政主管部门监督管理的职置入河排污口。入河排污口设置基本程序见图1。责,减少或避免水污染重大纠纷的发生;入河排污口论证制度与水功能区管理和取水许可制度的有机结合,是水行政主管部门全面落实治水新思路,行使水质水量管理并重的重要实践突破,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持河流健康生命的必然要求。1论证的相关要求1.1法律依据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在江河、湖泊等地新建、改建或扩建排污口的
4、,应当经过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同意,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批。依据2005年1月1日起施行的《入河排污口监督图1入河排污口设置基本程序收稿日期:2010-11-03基金项目: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09ZX07104-006)作者简介:王孟,男,工程师,主要从事水生态、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研究工作。E-mail:mengwangl@hotmail.com22人民长江2011年编制入河排污口论证报告是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制定审查程序和要求,规范了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程[1,2]的重要条件
5、之一,也是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入河序。长江流域入河排污口设置情况详见表1。排污口设置的重要依据。20世纪80年代后期,长江流域起动并开展了入河排污口设置管理工作,2005年表1长江流域排污口数量(按行政区统计)《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的颁布,正式实施入河排省、直辖市数量/个省、直辖市数量/个省、直辖市数量/个污口设置许可制度,推动了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工作安徽454湖南1432四川1727甘肃53江苏216西藏52在全流域的开展,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制度得到了进广西56江西1396云南382一步地规范和落实。贵州412青海12重庆1103河南80陕西3
6、631.2技术要求湖北1248上海11根据《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以及“关于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水资源司2.2论证的必要性[2005]79号)”等要求,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应根据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的必要性表现在以下3个方水功能区划、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和水利部门提出的限面。①有利于实现排污口有效监督管理。长江流域制排污总量意见,综合考虑相关因素进行论证。论证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快,存在着新、改、扩建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7个方面:①入河排污口所在水排污口的巨大需求,开展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工作是域水质、接纳污水及取水现状;②入河排污口位置、
7、排防止水污染的重要环节,也是将入河污染物控制总量放方式;③入河污水所含主要污染物种类及其排放浓及削减量指标落实到各个入河排污口的重要手段,有度和总量;④水域水质保护要求,入河污水对水域水利于实现入河排污口的有效监督和管理。②有利于质和水功能区的影响;⑤入河排污口设置对有利害关保护和改善水环境。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系的第三者的影响;⑥水质保护措施及效果分析;⑦《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和《水功能区管理办法》论证结论。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项目入河排污口设置方案,在2论证的必要性满足水功能区保护要求的前提下,论证入河排污口设置对水功能区水质、水生态
8、和第三者权益的影响,根据2.1排污及排污口设置状况受纳水体纳污能力、排污总量控制、水生态保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