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199773
大小:425.50 KB
页数:34页
时间:2018-04-21
《重庆市特教中心教师值班房初步设计说明(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重庆市特教中心教师值班房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初步设︵文计字说明︶重庆市轻工业设计院设计证书号:A2011.10-34-项目名称:重庆市特教中心教师值班房委托单位:重庆市特教中心设计单位:重庆市轻工业设计院院长:娄文友高级工程师副院长:刘承勇结构工程师总工:张才喜一级注册建筑师项目负责:张才喜一级注册建筑师设计人员:张睿建筑师彭礼茂结构工程师彭阳给排水工程师唐堂电气工程师袁晓冬节能工程师温秀治一级注册结构师魏富国给排水工程师张渝平电气工程师肖婉璐经济师-34-目录第一章总述▪▪▪▪▪▪▪▪▪▪▪▪▪▪▪▪▪▪▪▪▪▪▪▪▪▪▪▪
2、▪▪▪▪▪▪▪▪▪▪▪▪▪▪▪▪▪▪▪▪▪6第二章总平面设计▪▪▪▪▪▪▪▪▪▪▪▪▪▪▪▪▪▪▪▪▪▪▪▪▪▪▪▪▪▪▪▪▪▪▪▪▪▪▪▪▪8第三章建筑设计▪▪▪▪▪▪▪▪▪▪▪▪▪▪▪▪▪▪▪▪▪▪▪▪▪▪▪▪▪▪▪▪▪▪▪▪▪▪▪▪▪▪▪10第四章结构设计▪▪▪▪▪▪▪▪▪▪▪▪▪▪▪▪▪▪▪▪▪▪▪▪▪▪▪▪▪▪▪▪▪▪▪▪▪▪▪▪▪▪▪12第五章给排水设计▪▪▪▪▪▪▪▪▪▪▪▪▪▪▪▪▪▪▪▪▪▪▪▪▪▪▪▪▪▪▪▪▪▪▪▪▪▪▪▪18第六章电气设计▪▪▪▪▪▪▪▪▪▪▪▪▪▪▪▪▪▪▪▪▪▪▪▪▪▪▪▪▪▪▪▪
3、▪▪▪▪▪▪▪▪▪▪▪21第七章建筑节能▪▪▪▪▪▪▪▪▪▪▪▪▪▪▪▪▪▪▪▪▪▪▪▪▪▪▪▪▪▪▪▪▪▪▪▪▪▪▪▪▪▪▪26第八章概算▪▪▪▪▪▪▪▪▪▪▪▪▪▪▪▪▪▪▪▪▪▪▪▪▪▪▪▪▪▪▪▪▪▪▪▪▪▪▪▪▪▪▪▪▪▪▪▪▪28第九章消防设计▪▪▪▪▪▪▪▪▪▪▪▪▪▪▪▪▪▪▪▪▪▪▪▪▪▪▪▪▪▪▪▪▪▪▪▪▪▪▪▪▪▪▪▪▪32-34-第一章总述1.1设计依据1.1.1甲方及相关部门提供的用地红线图、地形图等资料;1.1.2甲、乙双方签订的设计合同及甲方提出的设计委托书;1.1.3甲方提供的地质勘探报告;
4、1.1.4重庆市规划局渝规南岸方案函【2011】0037号关于重庆市特教中心(重庆市特教中心教师值班房)建设项目建筑设计方案审查意见函;1.1.5其它相关批文;1.1.6方案设计审查已通过的图纸及批复;1.1.7《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1.1.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61-2006》;1.1.9《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88》;1.1.10《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2001》;1.1.11《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05》;1.1.12《宿舍建筑设计规范
5、JGJ36-2005》;1.1.1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1.1.14国家和重庆市现行有关规范、规定、条例。-34-1.2设计范围本次设计范围主要针对重庆市特教中心教师值班房的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和通风设计。1.3建筑物类别、等级本工程中教师值班房为多层民用公共建筑,建筑物建筑耐火等级均为二级。1.4设计指导思想1.4.1在满足国家现行有关规范、规程及《重庆市规划管理条例》的原则下,力求将该建筑建成具有民居特色的新型景观建筑。1.4.2树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结合区域内的环境特色及功能要求,设计着眼于创新运用新材料新结
6、构新工艺新设备满足现代使用功能的要求。1.4.3结合地形高差保证良好的建筑朝向,力求最大限度良好的通风和采光。1.5建筑风格.该项目功能定位民居式的教师值班房。总建筑面积2000m²。方案中建筑形式主要以民居结构风格为主。建筑立面要富有节奏感,比例协调,远、中、近三种视距效果处理得当。建筑设计应提炼并采用民居风格的文化艺术的符号。建筑屋面以灰色调为主,墙面以白色为主,柱为灰色,窗为白色透明玻璃,以穿斗形式,坡屋面整体展现民居建筑的特色。结构采用全框架形式。-34-第二章总平面设计2.1拟建场地及地形地貌2.1.1项目位置重庆
7、市特教中心教师值班房位于重庆市特教中心校内。2.1.2地形地貌该地貌属于浅丘山地地形。高差约5米。2.1.3自然生态资源的保护保护自然环境实行预防为主,严格控制污染源,增强法制观念和环境意识,建立健全环保制度,完善环保设施设备,积极治理各种污染,切实保护自然环境,保护植被,维护生态平衡。2.1.4气候该场地属于亚热带气候区,不考虑采暖。2.2总平面设计2.2.1工程规模:工程总建筑面积为2000m2。2.2.2环境布局:充分利用校区内部绿化环境与外部市政绿化有机结合。2.2.3总图布置:重庆市特教中心教师值班房为重庆市特教中
8、心二期工程,该项目位于重庆市特教中心1号楼旁,地势较为平整。2.2.4环境绿化及景观设计:-34-根据地块不同用地性质和发展目标,绿地指标(尤其是公共绿地指标)应达到或超过本设计规定的标准。设计要求以主、次干道绿化带为骨架,并于原由自然绿地相结合,形成整个绿化系统。绿地系统应与防洪、防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