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195225
大小:281.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4-21
《建筑工程专业论文29899》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题目:论当今土建类大学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论当今土建类大学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摘要随着经济的转型、就业机制的变革、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加上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冲击造成的房地产市场萎靡不振,我国土建类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益凸显。本文分析了土建类毕业生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对严峻就业形势认识与估计不足、虚荣攀比、悲观消极、自卑、屈就等不良就业心态,提出了土建类毕业生只有客观把握形势,全面认识自我,转变就业观念,增强综合素质,主动出击,学会面对挫折,才能成功实现就业。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对建筑行业的打击是巨大的,由此对土建类大学生
2、的就业和心理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了缓解金融危机对他们的影响,使他们能尽快从金融危机的阴霾中走出,针对土建类大学生的培养特点,以提高土建类大学生的就业率为切入点,分别从自身、学校、企业、国家这四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分析当前的机遇与挑战。关键词:金融危机;土建类大学生;大学生就业心态;机遇与挑战;WTO12目录摘要I引言……………………………………………………………………………………21.机遇31.1.自身的改革………31.2.外部机遇………41.2.1.国内………41.2.2.国际………42.挑战52.1.自身的弱点………52.2.外
3、部挑战………52.2.1.国内……52.2.2.国际……53.当前大学生的心态与对策63.1.当前的心态……63.2.如何面对……73.2.1.端正心态……73.2.2.把握机遇,勇于挑战……8参考文献9致谢1012论当今土建类(1)大学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引言近年来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一路走低,而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华尔街金融海啸导致经济动荡局面的出现使毕业生就业工作雪上加霜,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我国入世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大学生的就业之路既面临前所没有的机遇,也面临着“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严峻挑战。面对
4、机遇与挑战,大学生出现了不同的心态。注释:(1)土建类,是指一切和水、土、文化有关的基础建设的计划、建造和维修。总的来说土建类包括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历史建筑保护工程,景观建筑设计,水务工程,农业工程,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建筑设施智能技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景观学,风景园林,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工程管理121.机遇1.1.自身的改革对于21世纪土建类人才的培养就是要加强工程教育和工程能力的培养,美国近十年提出了“回归工程”、“重构工程教育”、“建立大工程观和工
5、程集成教育”的口号;日本明确地提出了土建类工科大学四年的课程体系的核心是“工程”;英国、荷兰、丹麦等国提出以设计课题或工程问题为中心,将“设计教育”贯穿与学习全过程的思想。工程教育是以培养和造就现代工程师为目的的。今天的工程师是指那些具有坚实的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基础,能够把工程原理和那些超出技术范畴的经济、社会、法律、艺术、环境和伦理问题结合起来,从而去创造还没有的、有用的来为人类服务的专门人才。因此土建类大学生的高等教育就是强化工程教育,加强工程能力的培养,而“工程能力”是土建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现实工程能力教学环节中表现出来的
6、实际本领和能量,是一个内涵很丰富的概念。作为土建类人才的培养,应该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志,广泛的知志覆盖面,且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加强工程训练,养成工程意志更具有其重要性。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会产生创新的思想,才能提出符合客观规律的具有创新特点的工程和技术方案,才能以开拓的思维去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工程能力的培养是土建类学生成长过程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这一改革,使大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要。现在的土建类大学生更加注重实践环节,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生产实践对土建类大学生至关重要,他与毕业实习,
7、毕业设计一起构成衔接学校教育与社会岗位的重要环节。2011年8月13~14日,中国职教学会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面向“十二五”高职交通土建类专业教学改革、专业建设及教材建设研讨会暨面向“十二五”高职交通土建类专业教材编写研讨会在北京西郊宾馆隆重举行。使得毕业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建设。建立专业建设评价体系、加强专业教学标准建设,逐步构建专业认证体系,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建设一批自治区级优质专业、若干个国家级重点专业和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成立广西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加强专业教学标准
8、建设支持和建设好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的建筑技术专业性实训基地,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和发挥其在人才培养的作用。依托行业优势,校企合作,积极开展订单培养、工学交替、顶岗实习、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的实践,构建开放式的工学结合办学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