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海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1上海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ID:9192545

大小:45.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4-21

1上海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方案_第1页
1上海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方案_第2页
1上海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方案_第3页
1上海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方案_第4页
1上海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1上海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附件1上海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为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做实《“中国制造2025”上海行动纲要》,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完善上海制造业的创新体系,全面提升上海制造业的创新能力,根据《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和《关于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建设背景(一)全球制造业创新体系发生根本变化新一轮科技革命正推动着全球制造业发生深刻变革,制造业创新体系也随之发生重大变化:一是创新载体从单个企业向跨领域多主体协同创新网络转变;二是创新流程从线性链式向协同并

2、行转变;三是创新模式由单一技术创新向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相结合转变。发达国家为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正在加快建设新型制造业创新载体。打造跨界、共享、协同为特征的创新生态系统正引领全球制造业新一轮创新发展方向。我们必须认清这一趋势,加快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才能完成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历史性转变。(二)后工业化时代面临转型发展的新使命上海已进入后工业化时代,改革开放以来虽然积累了较强的产品和技术基础,形成了重大的产业综合优势和开放发展的创新优势。但产业技术对外依存度仍较高、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业共性关键技术供给不足、产业创新高端人才紧缺、创新成果产业化不畅,制造业创新发展和

3、转型升级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在当前国际产业竞争更加突出体现为科技创新的情况下,只有整合部署各类创新资源,探索构建新型创新载体,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才能发挥产业创新在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主战场作用,完成上海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历史使命。二、总体要求(一)总体思路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上海建设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要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制造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动力为导向,以集成优化创新资源配置为核心,以建立健全产学研用协同机制为手段,创建一批有全球视野,对标国际国内领先水平,能够攻克一批、转化推广一批、积累储备一

4、批前瞻技术和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建设发展一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应用基地,培养造就一批技术创新领军人才,并能代表国家或上海参与国内外产业技术合作、技术竞争的制造业创新中心,打造贯穿创新链、产业链的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全面提升上海制造业的竞争力。(二)建设目标按照统筹设计、分步实施、突出重点、与时俱进的原则,分步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到2020年,建设5-10家具有辐射力和影响力的国家级和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掌握一批重点领域前沿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培育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提供共性关键技术的供给机制,为上海制造业加速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力争在2025年前后形成比较完善的、

5、能够与建设上海科技创新中心要求相适应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全面提升上海制造业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升相关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三)功能定位上海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应面向上海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重大需求,以协同创新为取向,以产业前沿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供给、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为重点,实现创新链条各环节活动,打造跨行业、跨领域、网络化的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上海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应具有如下主要功能:一是新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的载体。制造业创新中心要善于集聚整合各类创新资源和要素,包括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知识产权、科技工程数据,以及人才、技术、标准、服务、信息、资本

6、等。要改变单纯依托单个企业、单一技术的线性创新模式,通过改革整合,形成联合开发、优势互补、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二是产业前沿及共性关键技术的策源地。面向上海市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开展前沿技术研发及转化扩散,强化知识产权战略储备与布局,突破产业链关键技术屏障,支撑产业发展;面向上海制造业优势产业的发展需求,开展共性关键技术和跨行业融合性技术研发,突破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供给瓶颈,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三是技术转移扩散和科技成果首次商业化应用平台。建立以市场化机制为核心的成果转移扩散机制,通过孵化企业、种子项目融资等方式,推动技术成果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应用,加快实

7、现产业化。探索采取多种激励方式,鼓励科技人员积极转化科技成果。四是制造业创新人才的孕育基地。建立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制造业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工匠”精神的培养,集聚培养高水平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抓好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交流,建设人才培训服务体系。重视人才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为上海制造业发展提供多层次创新人才。五是行业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面向行业提供技术委托研发、标准研制和试验验证、知识产权协同运用、检验检测、企业孵化、人员培训、市场信息服务、可行性研究、项目评价等公共服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