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188452
大小:160.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4-21
《浅析“网络实名制” 法学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网络实名制”目录摘要………………………………………………………………………1关键词……………………………………………………………………1一、网络实名制的定义和优点…………………………………………1二、有关确立“网络实名制”的必要性分析…………………………2(一)细说“网络实名制”产生的事实依据………………………2(二)有关“网络实名制”存在的法理基础………………………3三、针对网络实名制争论中所涉问题之法学辨析……………………5(一)小探“网络实名制”与相关宪法权利之冲突………………5(二)有关“网络实名制”与“行政权信任危机”之关系辨析…
2、7四、建立“网络实名制”之规划及防御举措建议……………………10(一)完善具体制度,确立“网络实名制”的简单规划…………10(二)加强行政法制检查监督,确保“网络实名制”法治内运作………………………………………………………………………………12(三)法治意识的提升才是治本之策………………………………13参考文献…………………………………………………………………15浅析“网络实名制”【内容摘要】“网络实名制”进入了大家的眼球,它的产生源于一定社会现实的需要,有其存在的法理依据。是否需要建立网络实名制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话题,支持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
3、网络在社会普及那一天起,这些在虚拟世界里的言行,很多时候不仅会侵害到网络中的利益,而且也常常侵害到现实中的合法权益,这样的网络侵权案例数不胜数。“网络实名制”涉及宪法与行政法领域诸如言论自由、隐私权保护以及行政权滥用等问题,但两者并非直接的因果关系,并不能由此推彼,“网络实名制”问题的解决需有待于制度上的建设与法制检查监督制度的加强,以及法治理念的不断提升。【关键词】网络实名制言论自由隐私权网络犯罪一、网络实名制的定义和优点对于网络实名制的定义,目前在业内尚未形成一直和统一的论断,但普遍认可的陈述是:网民们使用网络服务如博客、BBS讨论、垫资购物
4、、网络游戏等,要进行姓名和身份证号登记与验证,以加强网络管理。彭兰:《网络传播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版,第300~335页它的优点大概包括:1、规范网络文明。现实中满口脏话的人并不多;2、减少造谣、诽谤、人身攻击等情况。在有据可查的网络,实名制下说话要负责;3、便于分散各地失去联系的朋友联系;4、保护上网的青少年。既然用身份证上网,就能从技术角度及时阻止青少年去浏览一些不良网站,以及控制打游戏的时间; 5、便于成年网民自控,既然上网过程比较公开,就能限制成年人看不良电影、书籍等行为;6、一小部分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时就会
5、有所忌惮,不致像现在这样猖狂地组织犯罪,特别是网络诈骗犯罪。二、有关确立“网络实名制”的必要性分析2009年的《杭州市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保护管理条例》事件无论其结果如何,其再一次将“网络实名制”问题推入法学界争论的漩涡。从根本上来说,“网络实名制”的对与错首先应根据其是否有需求以及是否有法理上的支撑去评判。(一)细说“网络实名制”产生的事实依据“网络实名制”作为一项举措被提出,并非无源之水。根据“存在即合理”的理念,“网络实名制”有其存在的事实依据与需求。随着网络世界的流行,网络犯罪率也极度飙升,诸如:网络诈骗、网络造谣、网络毁谤、网络诬陷、网络
6、泄露国家机密、网络煽动国家民族分裂等,其所造成的社会危害性是无法估量的。同时,因其“迅捷性”等特点,其对错误及消极信息的传播也给稳定的社会秩序带来了一丝的“不安”。早之前的“艳照门”事件,诸多企业代言的一线明星被卷入其中,不仅给其家庭生活及其自身名誉造成极大影响,且亦给许多企业带来严重的困扰及舆论的风波;稍近一段时间发生在网络上的“柑橘大实蝇”事件,一条藏匿在即将成熟的柑橘中的蛆虫,把偌大一个柑橘市场搅得沸沸扬扬,橘农损失惨重;还有更具“威力”的“人肉搜索”,使人们的隐私空间急剧缩减,甚至于无隐私可言等。类似事件在现实生活中数不胜数,不论其“爆料
7、”的真实与否,但其造成的危害不容忽视,也许“爆料”属实,但“过错”与“惩罚”之间轻重比例严重失调则无可辩驳,这无疑要“归功”于网络媒体强大的“放大镜效应”:媒体舆论的影响在我国存在着强劲的势头,但现实中不乏有“真理有时光顾少数人”的事例发生,而坚持“真理往往掌握在多数人手中”的大众媒体借助于迅捷、方便的“网络”工具无疑对“错误观点”将有着“推波助澜”之功效。网络确实给人们带来了方便和实惠,但却不能因其积极作用而不顾其消极一面,因噎废食的做法并非明智之举。“网络实名制”正是这一基础上的产物,但作为一新生事物,无可避免地有其缺陷与不足,还需要不断地“
8、打磨”与“修整”才能使其得心应手,更好的发挥其价值与功能,更好的服务于社会,这是我们所共同期待的。(二)有关“网络实名制”存在的法理基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