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如何理解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ID:9188140

大小:60.37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21

如何理解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_第1页
如何理解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_第2页
如何理解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_第3页
如何理解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_第4页
如何理解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理解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如何理解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在XX年9月召开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即: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在12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出了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指导思想,是新形势下破解这一难题的一把钥匙。“两个趋向”如何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是对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工

2、农关系、城乡关系的科学概括。那么,现在我国是否已经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阶段呢?据测算,目前我国已进入了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1000美元,农业与非农产业的产值结构约为15:85。这说明,工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根据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在我国工业已经发展壮大的情况下,应该由以农业支持工业转入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这样一个新阶段。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不仅是由我国工业化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的,而且也与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所具有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有关。对于我们这个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解决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扶持和保护农业,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3、的迫切需要。我国人口60%以上居住在农村,农民安居乐业对于政权的稳定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只有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农村社会稳定才有坚实的基础,工业才有广阔的市场,城乡关系才能协调,国家的长治久安才有可靠的保障。正是在深刻分析我国工业化进程和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基础上,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党提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战略思想,为新形势下解决好“三农”问题、推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指明了方向。以工促农如何促现在,工业已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国家税收和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工业。XX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3万亿元,财政收入2.6万亿元。从国家财力来看,我们已经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

4、的实力。我们这里讲以工促农,不是让工业企业直接支持农业,而主要是指通过适当的政策,加大公共财政支农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总的来说就是六个字:少取、多予、放活。先是要少取。种地纳粮,天经地义,几千年来一直如此在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后,党和政府决定XX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免征农业税,从而结束了长期以来农民种田缴纳“皇粮国税”的历史。这是实施以工促农的重大举措。其次是要多予。继续坚持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坚持和强化对农业的财政投入,将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各级政府基本建设投资的范围,加大对农田水利、乡村道路等小型农村基

5、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从XX年起,免除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书本费、杂费,并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到XX年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这一政策,使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上学读书,完成义务教育。进一步增加对农村公共卫生体系的投入,到XX年基本建立起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善对农村困难群体的救助体系,逐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覆盖大幅度增加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和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第三是要进一步放活。少取、多予说到底毕竟还是外部条件,解决“三农”问题还是要靠深化农村改革,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为农业和农村经济

6、的发展增添新的动力和活力。在全部取消农业税以后,要全面启动以乡镇机构改革、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为核心内容的改革;从体制和法律上建立起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长效机制,着眼于控制耕地征占规模,着眼于保护农民合法利益,改革现行的征地制度;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以城带乡如何带实施以城带乡的战略方针,关键是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统筹中心城市发展和小城镇发展、城市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等问题,推进城乡的一体化发展和共同繁荣。一是要切实加快城镇化进程,为农民进城就业创造更多的机会。进城就业已成为当前农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要建立城乡劳动者平等的就业制度,

7、切实取消针对农民工进城就业的各种限制,真正一视同仁,平等竞争依法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继续解决好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增加对农村劳动力培训的投入,提高进城务工农民的素质。二是要创造一个农民进得来、留得住的制度环境,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我国农民工占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人口的比重已经高达46.5%,占建筑行业就业人员的80%。农民工这么大的一个群体,尽管他们中许多人已经在城市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