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184564
大小:38.2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04-20
《论《红楼梦》的悲剧意蕴-本科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重庆市高教自考本科毕业论文论《红楼梦》的悲剧意蕴准考证号:姓名:指导教师姓名职称考生单位邮编电话专业名称论文提交日期论文答辩日期主考单位2014年10月22日目录一、引言1二、《红楼梦》中的人物悲剧与分析21、宝黛钗的悲剧22、王熙凤的悲剧73、元迎探惜——原应叹息四姐妹的悲剧84、秦可卿的悲剧95、丫鬟们的悲剧12三、结论15参考文献16摘要:《红楼梦》是一部意蕴颇深的文学巨著,其中人物悲惨结局的设定包含了曹雪芹先生的一番苦心,正如其言“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弄懂了这些悲剧的缘由,才能读懂《红楼梦》,也就能读懂那个时代。在本文中,通过对《红楼梦》中诸如宝黛钗、王熙
2、凤等主要人物的悲惨命逐一运进行解析,从而阐释出这些悲剧所包含的意蕴。关键词:主要人物,悲剧,解析,意蕴0论文正文一、引言《红楼梦》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首,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小说不仅成功的塑造了诸如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各具性格的人物,为中国文学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也为当代人研究清朝时代历史提供了众多的资料,从这个角度上来讲,《红楼梦》不仅仅是一部小说,同时也是一部史书。在这本小说体的史书中,围绕宝黛钗三人磕磕跘跘的爱情,曹雪芹先生为我们写下了一部伟大的古典悲剧史。悲剧总是比喜剧更加让人深思,让人感动的,这也是《红楼梦》为广大群众所喜爱的
3、原因之一。透过人物的悲剧结局,我们可以读出作者对于当时社会问题的针砭,我们可以对当下自己的经历进行反思。只有问题能够被指出的社会才会是进步的社会,只有会反思的人类才是进步的人类,这也就是悲剧的意义。世界范围内,诸如《战争与和平》、《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诸多小说都是以悲剧结束的。既然说到悲剧,那么就得弄明白什么才算做悲剧。鲁迅说:“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意即只有有价值的东西身上的毁灭才叫悲剧,那么这里就得先讨论一下何为有价值。一只猫活着抑或死了对于整个社会并无什么影响,但对于其主人确实一件伤心事,那么对于整个社会来讲,这只流浪猫就是没有意义的,对
4、于其主人来讲却是有意义的。故而,16有无意义需要根据参照的对象来定。《红楼梦》中诸多才女的人生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对大多数人而言或许算不得悲剧,但我们后却人称之为悲剧,因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思想观念早已大相径庭。《红楼梦》中的悲剧之所以特别震撼人心,就是因为它充分的写出了被毁灭的女性不仅外形是美的,而且内心更是美的舒芜.岳麓书社2004年第一版2005年第四次印刷《红楼梦》前言。《红楼梦》中的女性不仅长相出众外,而且大都是才华横溢的,除却林黛玉和薛宝钗在诗赋上的造诣不说,诸如王熙凤、平儿拿到当下,也是管理界的翘楚。故而可以说《红楼梦》中的悲剧其实就是社会制度与思想的悲剧。二、
5、《红楼梦》中的人物悲剧与分析1、宝黛钗的悲剧作为《红楼梦》的主线,宝黛钗三人之间的的爱情道路从始至终磕磕跘跘,最终落得了一个悲剧式的结局,贾宝玉在自己所爱之人“香魂一缕随风散”的同时,走向了洞房;林黛玉在自己所爱之人走入洞房之际“魂归离恨天”;薛宝钗则是在“中乡魁宝玉却尘缘”之后早年守了寡。宝黛钗三人的悲剧是不可分割的,少了其中的任何一个人,或许另外两个人的人生就会出现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宝黛钗三人的爱情悲剧与三人的性格和思想追求是密切相关的。曾有一首《西江月》如是评价贾宝玉的:16无辜寻觅仇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的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
6、偏僻性乖张,哪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此词中一说到了贾宝玉性情多愁善感,正如何其芳说其“多情”一样,爱博而心劳。贾宝玉作为与封建社会格格不入的一个富贵家庭的宠儿,生就与贾府中其他少爷公子哥不相为谋,他曾说自己“见了女儿便觉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这是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也少闻的声音。贾宝玉从小就在女儿丛中长大,他对待每一位身边的女性皆饱含敬意。一日大雨,他不顾自己反而跑去提醒一位丫鬟避雨,这是绝不会发生在贾府中其他男子身上的。此词二说到了贾宝玉厌恶仕途经济的本性。
7、每每袭人抑或薛宝钗等人劝导其谋求功名利禄时,这位呆霸王总不给好脸色。这两点也正是贾宝玉最大的特点。林黛玉则因自幼父母双亡而孑然一身寄人篱下,性格多疑谨慎敏感,。林家虽也是侯门后裔,官宦之家,却早已没落,且家中除了林如海尚且有扬州盐政官可当外,家中已没有其他的得力人员了,这样的家庭背景也奠定了林黛玉在今后的性格特点。在扬州家中时,林如海因为膝下无儿,对林黛玉疼爱有加,这一方面培养了林黛玉任性的性格,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她自幼孤独的特点。林黛玉初次进京都时,“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去”,也就可以体现她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