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与中华民族精神论文-“夫子不为卫君”与孔子的政治理念

四书与中华民族精神论文-“夫子不为卫君”与孔子的政治理念

ID:9173510

大小:73.15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20

四书与中华民族精神论文-“夫子不为卫君”与孔子的政治理念_第1页
四书与中华民族精神论文-“夫子不为卫君”与孔子的政治理念_第2页
四书与中华民族精神论文-“夫子不为卫君”与孔子的政治理念_第3页
四书与中华民族精神论文-“夫子不为卫君”与孔子的政治理念_第4页
四书与中华民族精神论文-“夫子不为卫君”与孔子的政治理念_第5页
资源描述:

《四书与中华民族精神论文-“夫子不为卫君”与孔子的政治理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四书与中华民族精神》课程论文题目“夫子不为卫君”与孔子的政治理念_姓名_耿若鹏_学号___________授课教师____________陶磊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自动化(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大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四书与中华民族精神》课程论文“夫子不为卫君”与孔子的政治理念《论语》一书,微言大义,记录了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很多看似平淡无奇的叙述中都包蕴着深刻的内涵,我选取《述而》的第十五章做一个浅显的分析。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

2、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这一段话讲的是孔子在卫国期间的故事。单从对话看,是冉有想知道夫子是不是赞成帮助卫国国君,却不直接去问,而是去问子贡;而子贡也不直问孔子,却问孔子对伯夷、叔齐的看法。最后子贡从孔子对伯夷、叔齐的看法中推断出孔子不赞成帮助卫国国君的结论。这段对话的背景是卫国国君辄与其父公子蒯聩争位。刘宝楠《论语正义》引述说:《左》定十四年《传》言,卫灵公太子蒯聩得罪君夫人南子,出奔宋。哀二年夏,灵公卒。夫人曰:“命公子郢为太子,君命也。”对

3、曰:“郢异于他子。且君没于吾手,若有之,郢必闻之。且亡人之子辄在。”乃立辄。又《经》书:“六月乙亥,晋赵鞅帅师纳卫世子蒯聩于戚。三年春,齐国夏、卫石曼姑帅师围戚。”此蒯聩出奔及辄立拒父始末也。剻聩是卫灵公的夫人南子的儿子,却意图谋害南子而被其父卫灵公一怒之下驱离卫国。卫灵公死后,君位传给了剻聩的儿子辄,而剻聩却借助晋国的势力兵临卫国,想要夺取君位。卫国国君辄得到齐鲁两国的支持,兴兵拒抗剻聩。其时,孔子及其门人正在卫国做公养之士,食君之禄,分君之忧,孔子在政治上必须做出抉择,因此他的弟子就是否帮助卫国国君之事询问孔子。关于这件事的性质,还需要进一步探求,才能

4、理解孔子为什么会做出那样的答复。关于这件事,《公羊传》有评论:“晋赵鞅帅师纳卫世子蒯聩于戚。戚者何?卫之邑也。曷为不言于入卫?父有子,子不得有父也。秋八月甲戌,晋赵鞅帅师及郑轩达帅师战于栗,郑师败绩。冬十月,葬卫灵公。十有一月,蔡迁于州来。蔡杀其大夫公子驷。三年春,齐国夏、卫石曼姑帅师围戚。齐国夏曷为与卫石曼姑帅师围戚?伯讨也。此其为伯讨奈何?曼姑受命乎灵公而立辄,以曼姑之义,为固可以拒之也。辄者何为者也?蒯聩之子也。然则何不为立蒯聩而立辄?蒯聩为无道,灵公逐蒯聩而立辄。然则辄之义可以立乎?曰:可。其可奈何?不以父命辞王父命,以王父命辞父命,是父之行乎子也

5、。不以家事辞王事,以王事辞家事,是上之行乎下也。”《毂梁传》有言:“晋赵鞅帅师纳卫世子蒯聩于戚。纳者,内弗受也。何用弗受也?帅师而后纳者有伐也。以辄不受也,以辄不受父之命,受之王父也。信父而辞王父,则是不尊王父也。其弗受,以尊王父也。”依照二传的说法,辄拒剻聩合天理,顺人心。剻聩以子犯母,以下犯上,是为不孝;6《四书与中华民族精神》课程论文自绝于卫,勾连晋国,是为不忠;在国内多行不义,国人厌之,是为不仁不义。剻聩不忠不孝不仁不义,早已失去了成为卫国国君的合法性。“辄之拒固灵公之志,亦宗社之计,不得不然,虽聩在军,而其为拒晋非拒父,不惟当时谅之,即圣人亦谅之

6、。特不能去位自全,此则辄之自陷于逆耳”程树德,《.论语集释》,中华书局,1990。辄拒抗剻聩,不是儿子拒抗父亲,而是遵循卫灵公的旨意,是父亲拒抗儿子;是依照君命行事,是国君拒抗臣子。这符合春秋时代的政治原则,深谙周礼的孔子不可能不知道个中曲直,不可能不明白哪一方合法,哪一方应受支持。“如果子贡是正确的,那就意味着其他的可能性:孔子持有另外与之不同甚至相反的政治原则,或者夫子对事件性质究竟适应哪条原则没有了主见”。程树德,《.论语集释》,中华书局,1990我们将继续讨论下去。冉有没有自己直接去问孔子而是找了子贡,子贡不直接转引冉有的问题而是询问伯夷叔齐“何人

7、也”?他这样询问得到了孔子的回答,再做出自己的推断,会不会曲解孔子的意思?根据文献记载,我们可以推定子贡对孔子的解读也应该是正确的。实际上,子贡是一个很擅长问问题的人,《论语》中有记载:“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论语·公冶长》)那么为什么子贡不直接问孔子是否支持卫君呢?因为“礼,居是邑,不非其大夫”,况且是询问卫君呢?故子贡聪明地从伯夷叔齐讲起,以引出夫子的看法。伯夷、叔齐在《论语》中多次出现,是孔子比较认可的贤人,至于历史上是否确有二人,尚未有考古明证,但

8、司马迁在《史记》中专门写了两人的传。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