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159227
大小:62.47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4-19
《微内容对网络公共领域的构建及其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微内容对网络公共领域的构建及其影响目前中国正在经历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网络技术升级到web2.0阶段,以BBS、博客、播客、维客等为代表的微内容短时间内也呈现出井喷式发展。由于微内容的主体的广泛性、大众化与多元性,信息交流系统的开放性与交互性以及内容的批判性和质疑性,契合了公共领域发展所必须具备的要素,因此对公共领域在信息时代的构建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微内容以其特有的方式,在网络环境中集结公共话题,并对此展开争议与辩论,最终促使趋同意见的形成。在微内容的机制之下形成的网络公共领
2、域,其拓宽了信息的来源,使人们可以在网络上畅所欲言,不同观点得到交流与碰撞,并为传统媒体提供了大量生动的素材。但是由微内容构建的公共领域也存在着相对不平等现象,并且在其发展过程中或多或少受到了各种力量的侵蚀,另外其个人性也会削弱公共领域的理性基础,多元化特征也带来了公共领域的“碎片化”等问题,必须对其审慎对待。,供学习和研宄使用,己关键词:微内容;公共领域;网络公共领域;公共舆论G206A1672-8122(2011)10-0017-02一、微内容构建公共领域的基础学者Cmswiki给微内容的定义是
3、:“最小的独立的内容数据,如一个简单链接的一篇网志,一张图片、音频、视频,一个关于作者、标题的元数据,E—mail的主题,RSS内容列表等。”也就是说,互联网用户所生产的所有数据(甚至一次点击),都可以被称作微内容。那些由无数普通人创造的微内容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其中很多都蕴含着创造性努力并且在网上公开可得。它们的数量、重要性还有我们对它的依赖可以说并不亚于传统媒体生产的大众传播内容。微内容的出现改变了网络内容的分布格局,在数量上,大量巾非专业人员制作的信息改变了网络信息的构成比例;在形式
4、上,微内容展示了Web2.0条件下的维基、博客、社会网媒介(SNS)等多种传播手段的应用。对微内容的秉新发现和利用,是互联网所开创的平等、民主、自由风气的自然衍生。网络公共领域可以看作是公共领域发展的新阶段,它是公共舆论体系和公共交往结构借助于互联网技术实现的形制变革。微内容基于其自身在主体、系统和内容的独有特点,在网络环境中对公共领域进行着进一步的构建。二、微内容构建公共领域的机制在网络公共领域,没有任何一个机构有权利或者规定网民必须关注什么话题并遵循怎样的一个原则和程序发表看法并展开讨论,这完全
5、是一个自发的过程,网民通过自身创造微内容引发讨论进而形成公共舆论,当然这种自发并不意味其过程充满任意和无序。(一)公共话题的形成对于任何一个引发网民关注的公共话题来说,其必然是植根于生活的。但是植根于生活并不代表,对于任何事件和信息均能引起网民极大的兴趣,其必须具备相应的特征。重庆“最牛钉子户事件”之所以能引起网络公共舆论巨大关注,很大程度上在于其与大众生活紧密相关,很容易产生网民的共鸣,那些远离公众生活的时间和话语是难以变成网络公众共鸣的话题,最多也就是昙花一现。对于一个事件来说,其越能反映公共性
6、问题的本质,就越能吸引住网民的眼球,也就越容易引起网民的强烈关注。以贵州瓮安风波为例,其最终能产生那么大的一个社会关注度,是因为其反映出许多深层次公共问题,比如地方政府行为的失当、对于群众利益的漠视等,社会矛盾本身便是公共性闷题的本质。扔外,对于通过微内容进行网络公共话题,随着大量网民的参与,其将会被鲜明的凸显出来,目击者、知情者和专家分别从各自的角度出发使得微内容立体和清晰起来,多个侧面的补充、质疑和证实使其成为M络公兆论坛的主题。(二)不同观点的交锋在网络公共议题的确立,很自然的就过渡到话题的辩
7、论阶段,而便随这一过程的演进,网民对于微内容的认识也从表象讨论开始进入对于本质的分析,感性的表达也逐步趋于理性。围绕这一公共话题本身,随着各种观点和意见的激烈交锋,对于问题的细节的关注和质疑也由此展开,来自各方的微内容为该话题不断提供新的论据和线索,在这样的北京之下,与公共事件相关的细节和方方面面的关系便被逐步理清,事情越辩越明。在“周老虎”事件中,有网民为证明虎照是从年画拍下来的,亲自动手用相机模拟拍摄,并将其结果发表在论坛上,而最令人称奇的是其所拍照片与周正龙所拍照片并无二致;还有网民用标尺网格
8、将年画老虎和“周老虎”切分出来作比较,两者卧姿也基本一样,随之假虎照的面目也一步一步被揭开,当然这也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由于微内容的匿名性特征,难免存在一些哗众取宠、不真实的话语,这会使得事件本身充满波折,但是只要辩论本身持续下去,源源不断的微内容的提供将使得非理性和不真实言论最终逐渐被边缘化,退出主流话语。(三)统一意见的形成哈贝马斯曾认为,公共领域的最终形成依赖于参与其中的主题就普遍利益问题达成“共识”,从而对国家活动进行民主的控制。网络中通过各式各样的微内容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