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翻译文学入选中学语文教科书探源

ID:9150879

大小:4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19

外国翻译文学入选中学语文教科书探源_第1页
外国翻译文学入选中学语文教科书探源_第2页
外国翻译文学入选中学语文教科书探源_第3页
外国翻译文学入选中学语文教科书探源_第4页
外国翻译文学入选中学语文教科书探源_第5页
资源描述:

《外国翻译文学入选中学语文教科书探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外国翻译文学入选中学语文教科书探源管贤强苏州大学文学院基金:2016年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专项课题项目“20世纪中学语文教科书外国翻译作品选文研宄”(编号:2016-ZX0111-00240)研宄成果当前,语文教科书是否西化,从网友讨论到出版社冋应,最终诸多媒体展开评论,其背后是对语文教科书编写的关注。在诸多讨论屮,鲜有从历史视角重新透视外国翻译文学何以入选中学语文教科书这一问题。为了更好地探宂这一问题,我们重新聚焦外国翻译文学首次入选中学语文教科书这一关键事件,即192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白话文范》(洪北平、何仲英)初次选入七篇外国翻译文学作品,通过这-历史事件,分析冋顾影响外国

2、翻译文学入选教科书的诸多因素。从课程理论角度来看,外国翻译文学入选初屮国文教科书,其实是一次课程转换的过程。所谓课程转换,即外国翻译文学入选教科书需经教科书编者对课程标准的感知、理解,之后开始实施编写。它包括两个过程:一是从理念课程(教育思潮、教育宗旨)转变为文件课程1(课程文件):二是编者通过自己对文件课程1(课程文件)感知、理解、实施编写成文件课程2(教科书外国翻译作品)。在课程转换理论基础上,我们结合《白话文范》教科书编写在《初级屮学国语课程纲要》(1923)颁布之前出版的事实,从教育思潮、0话文学运动、教科书编者感知三个维度来对《白话文范》选入外国翻译文学作品这一教育现象进行分析。一

3、、审美教育思潮的发展,促进外国翻译文学作品进入初中国文教科书1919年五四运动是一次新文化的启蒙运动。所谓文化启蒙,就是通过新文化祛除蒙昧,让人觉悟。与清末注重器物、政法的科学启蒙、社会启蒙不同,五四文化启蒙建构了一套“科学”“民主”“共和”“平等”的文化知识系统,在语言上表现为追求更为明晰的语言表达方式,在文学上则是推崇白话文学、白话翻译文学。同时,文化启蒙也为审美教育思潮发展提供了生长的土壤。审美教育经过王国维的提倡和蔡元培的努力,在前期孕育的基础上,在文化启蒙、新文化运动的语境下,获得了更加迅速的发展。新文化运动的最大特征便是“怀疑”,人们开始怀疑旧文化,猛烈抨击以儒家伦理为基础的传统

4、文化,热烈地拥抱新思想。在这样的时代思潮的鼓动下,美感教育作为源自丙方的思潮受到拥护。同时其在一般教育界的普及,还与“李石岑底提倡与《教育杂志》底发行力”m分不开。审美教育借助现代杂志传播了思想,同时也扩大了影响,获得了迅速的发展。除了时代思潮、杂志媒体的作用外,一战结束后人们对战争的反思也间接推动了审美教育思潮的发展。战争结朿后的时代语境也促使教育界重新审视民初(1912年)颁布的四项教育宗旨中“道德教育”“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的合理性。“军国民教育”与一战后追求世界和平的趋势不合,“欧战终了后,军国民教育一节与世界潮流容有未合”。“道徳教育”则与中国战乱频仍、军阀混战、派系之间明争暗

5、斗的国内现状不符,“民国成立以来,祸患迭乘,宄其原因,实由国民缺乏共和精祌所致”。m即便“实利教育”也与杀戮存在某种联系,人们认为过去只是注重“物质科学之功而建设”才会有“今亦以其力而破坏之”,过去过于强调“物质科学之功以养人”,才会导致“今亦以其力而杀人”。ui在对“道徳教育”“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反思的基础上,“美感教育”因其无功利性而受到重视。总的说来,美感教育凭借自身的非功利、蔡元培政治上的推动、《教育杂志》等杂志的传播、文化启蒙吋代的思潮激荡,从文化启蒙前个别觉醒知识分子的摇旗呐喊转变为真正影响现实的教育活动。审美教育成为一股热潮,商业出版社最先闻风而动,率先将作为审美教育载体

6、的外国翻译文学作品选入了中学国文教科书。二、初中国文教科书选入外国翻译文学作品,搭了教育普及、白话文发展、新文学推广的便车民众教育、普及教育就是耍让不同层次的社会民众都可接受教育。在清朝末年,通过民众教育来启迪民智、实现国富民强、拯救国难成为时代的迫切要求。这一时期,报馆、图书馆等民众教育机构开始设立,演说和宣讲开始出现ui,各式各样的白话报纸开始发行,民众阶层通过报刊上的白话作品了解时世m。需要注意的是,清末民众教育面对的仅仅是“引车买浆”之流,白话文也未登“文人学士”大雅之堂。中学教育作为培养精英人冰的重要方式这1,未来社会精英们在中学国文学科仍需通过学习雅正古文来成为经世致用的官绅。新

7、文化运动开始后,科学民主观念盛行,民主观念体现在教育上便是要实行普及教育,国文教育中闩话、白话文的学对象不再是“引车买浆”之流,而是全体民众。这一时期,教育理想并不是为y“培养一二伟大杰出的人才”,而更加注重培育“健全精壮的各个分子”,要使他们“有益于社会、有益于民族、有益于全人类”m。普及教育,具体到初中国文教育便是课程名称从“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到“国语”,语言文字从文言转为白话,文学从文言杂文学转变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正文描述:

《外国翻译文学入选中学语文教科书探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外国翻译文学入选中学语文教科书探源管贤强苏州大学文学院基金:2016年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专项课题项目“20世纪中学语文教科书外国翻译作品选文研宄”(编号:2016-ZX0111-00240)研宄成果当前,语文教科书是否西化,从网友讨论到出版社冋应,最终诸多媒体展开评论,其背后是对语文教科书编写的关注。在诸多讨论屮,鲜有从历史视角重新透视外国翻译文学何以入选中学语文教科书这一问题。为了更好地探宂这一问题,我们重新聚焦外国翻译文学首次入选中学语文教科书这一关键事件,即192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白话文范》(洪北平、何仲英)初次选入七篇外国翻译文学作品,通过这-历史事件,分析冋顾影响外国

2、翻译文学入选教科书的诸多因素。从课程理论角度来看,外国翻译文学入选初屮国文教科书,其实是一次课程转换的过程。所谓课程转换,即外国翻译文学入选教科书需经教科书编者对课程标准的感知、理解,之后开始实施编写。它包括两个过程:一是从理念课程(教育思潮、教育宗旨)转变为文件课程1(课程文件):二是编者通过自己对文件课程1(课程文件)感知、理解、实施编写成文件课程2(教科书外国翻译作品)。在课程转换理论基础上,我们结合《白话文范》教科书编写在《初级屮学国语课程纲要》(1923)颁布之前出版的事实,从教育思潮、0话文学运动、教科书编者感知三个维度来对《白话文范》选入外国翻译文学作品这一教育现象进行分析。一

3、、审美教育思潮的发展,促进外国翻译文学作品进入初中国文教科书1919年五四运动是一次新文化的启蒙运动。所谓文化启蒙,就是通过新文化祛除蒙昧,让人觉悟。与清末注重器物、政法的科学启蒙、社会启蒙不同,五四文化启蒙建构了一套“科学”“民主”“共和”“平等”的文化知识系统,在语言上表现为追求更为明晰的语言表达方式,在文学上则是推崇白话文学、白话翻译文学。同时,文化启蒙也为审美教育思潮发展提供了生长的土壤。审美教育经过王国维的提倡和蔡元培的努力,在前期孕育的基础上,在文化启蒙、新文化运动的语境下,获得了更加迅速的发展。新文化运动的最大特征便是“怀疑”,人们开始怀疑旧文化,猛烈抨击以儒家伦理为基础的传统

4、文化,热烈地拥抱新思想。在这样的时代思潮的鼓动下,美感教育作为源自丙方的思潮受到拥护。同时其在一般教育界的普及,还与“李石岑底提倡与《教育杂志》底发行力”m分不开。审美教育借助现代杂志传播了思想,同时也扩大了影响,获得了迅速的发展。除了时代思潮、杂志媒体的作用外,一战结束后人们对战争的反思也间接推动了审美教育思潮的发展。战争结朿后的时代语境也促使教育界重新审视民初(1912年)颁布的四项教育宗旨中“道德教育”“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的合理性。“军国民教育”与一战后追求世界和平的趋势不合,“欧战终了后,军国民教育一节与世界潮流容有未合”。“道徳教育”则与中国战乱频仍、军阀混战、派系之间明争暗

5、斗的国内现状不符,“民国成立以来,祸患迭乘,宄其原因,实由国民缺乏共和精祌所致”。m即便“实利教育”也与杀戮存在某种联系,人们认为过去只是注重“物质科学之功而建设”才会有“今亦以其力而破坏之”,过去过于强调“物质科学之功以养人”,才会导致“今亦以其力而杀人”。ui在对“道徳教育”“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反思的基础上,“美感教育”因其无功利性而受到重视。总的说来,美感教育凭借自身的非功利、蔡元培政治上的推动、《教育杂志》等杂志的传播、文化启蒙吋代的思潮激荡,从文化启蒙前个别觉醒知识分子的摇旗呐喊转变为真正影响现实的教育活动。审美教育成为一股热潮,商业出版社最先闻风而动,率先将作为审美教育载体

6、的外国翻译文学作品选入了中学国文教科书。二、初中国文教科书选入外国翻译文学作品,搭了教育普及、白话文发展、新文学推广的便车民众教育、普及教育就是耍让不同层次的社会民众都可接受教育。在清朝末年,通过民众教育来启迪民智、实现国富民强、拯救国难成为时代的迫切要求。这一时期,报馆、图书馆等民众教育机构开始设立,演说和宣讲开始出现ui,各式各样的白话报纸开始发行,民众阶层通过报刊上的白话作品了解时世m。需要注意的是,清末民众教育面对的仅仅是“引车买浆”之流,白话文也未登“文人学士”大雅之堂。中学教育作为培养精英人冰的重要方式这1,未来社会精英们在中学国文学科仍需通过学习雅正古文来成为经世致用的官绅。新

7、文化运动开始后,科学民主观念盛行,民主观念体现在教育上便是要实行普及教育,国文教育中闩话、白话文的学对象不再是“引车买浆”之流,而是全体民众。这一时期,教育理想并不是为y“培养一二伟大杰出的人才”,而更加注重培育“健全精壮的各个分子”,要使他们“有益于社会、有益于民族、有益于全人类”m。普及教育,具体到初中国文教育便是课程名称从“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到“国语”,语言文字从文言转为白话,文学从文言杂文学转变为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