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教育文学存在的一种方式

文学教育文学存在的一种方式

ID:9145700

大小:66.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4-19

文学教育文学存在的一种方式_第1页
文学教育文学存在的一种方式_第2页
文学教育文学存在的一种方式_第3页
文学教育文学存在的一种方式_第4页
文学教育文学存在的一种方式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学教育文学存在的一种方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文学教育文学存在的一种方式[]在以往的文学理论研究中,我们比较习惯首先解决文学的本质问题,而事实上,文学以什么方式存在是一个更加普遍而秉要的问题。本文认为,文学是一种以教育的方式存在的社会现象,因为文学与教育一样具有文化性、功利性和公共性。提倡文学是一种教育存在不仅对理解文学教育有意义,而且对文学的发展也很有意义。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右,如存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己[关键词]文学本质;文学教育;文学存在方式[文学之所以能够以教育的方式而存在,首先是由于它与文化、教育的天然联系决定的,具有共同的功利性。在回顾新时期文学的发展历程,总结30年的理论建设的成就时,我们会发现,新时期以来的文学最大进步

2、就是逐步摆脱了政治的奴役和干涉,走向独立自主发展的轨道。文学是审美的社会意识形态的观念普遍被人接受并深入人心,成为“文艺学的第一原理”。在解说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的表现时,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认为文学是无功利与功利的统一。所谓无功利就是指文学不能满足人的实际利益的需要,不求实现现实的利益。似乎强调无功利性之后,文学就能摆脱社会的政治等各种外界因素的纠缠,走上独立自主之路。其实这是一种一厢情愿的想法,是难于成立的。我们不妨看看证明无功利性存在的例子。一个常用的例子,勃兰兑斯在《十九世纪文学主流》中说到的“任何事物都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看一一从实用角度去看,从理论上去看,从美学角度去看。对于一片树

3、林有人会问它是否有益于本地区的健康状况,森林的主人会估计它作为柴禾能值多少钱,这都是从实用的观点去看它;植物学家对它的生长情况进行科学考查,这是从理论的观点去看,如果一个人只想到它的样子,想到它作为景色的一部分所起到的作用,他就是从艺术或美学的观点去看。”这个例子通常认为以审美的眼光看世界,是一种审美的快感,是一种没有功利的,但是问题在于,主观上的无功利性能够否定客观上的功利性吗?事实上,文学的无功利性是不存在的。所谓“无用之用”,从语言学的角度上看,它是一个偏正结构的词组,它的重点还是落在后一个“用”上。所以文学永远是功利的。它的功利性首先表现为一种文化教育的功能,正是这种功利性的存在,使得

4、文学可以通过教育的形式得以存在和传播。历史地看,文学最初并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语言的艺术”或者“审美的艺术”,而是泛指各种文化现象。人们对文学的认识也始终都夹杂在政治、哲学、道德、教育等各种论说之中。最初的文学不仅包括今天所谓狭义的文学,也包括其他文化现象。文学活动本身是没有独立性的。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原本就不是文学文本,而是统治者为了自己的政治需要,施行“采风”制度的产物,各种民歌,其用途不过是统治者体察民情的借鉴,所谓“陈诗以观民风”(《礼记?王制》)是也。雅,虽说是文人正声,伹也是中规中矩,不违背统治者意愿的;而颂则更是庙堂文学,乃歌功颂德,为政治服务的产品。孔子一直把文学当

5、作政治教化的手段,主张以“诗教”来培养能担当为国出力的君子。《论语?季氏》中孔子提出“不学诗,无以言”的说法,旨在告诉人们学诗不仅可以使自己的语言表达文雅、得体,而且可以符合一定的思想要求和道德标准。因此,他的教育活动,始终在大力培养学生知识、发展学生技能的同时,充分发挥诗歌在思想道德等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功能。在《论语?子路》中,孔子云:“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这就等于说,把《诗》读得滚瓜烂熟,一旦去做官却既不会办内政,又不会搞外交,那学得再多,也等于白学。至于“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之说更是把诗、艺术与政治制度直接的联系起来。不但对个人强调

6、教育,对社会也强调教化,《礼记?经解》,记载了孔子的几段很值得玩味的话:“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其意云:凡亲身到一个地方,那里的教育情况就可以看出来,凡是老百姓温柔敦厚的,那便是诗教的结果;老百姓不仅温柔敦厚而且很聪明,那便是学《诗经》学得很深入了。两汉以后,由于极力推崇“人文化成”,把《周易?贲卦?彖传》的“人文”理念加以大肆张扬,将文明与人文、天道联结起来,所谓“天文也(王弼注:刚柔交错而成文焉,天之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样就使得“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成了儒家文化的精神基因,以“文

7、治教化”或“以文教化”,使之成为中国传统文学的基本精神。伴随着儒家思想作为官方学说占据了主导地位,“诗教”传统特别是强调文学的政治思想道徳修养的教育一直成为正统的文学观念,影响后代。同样古代的乐、舞也绝非单纯审美意义上的“艺术”。《尚书?尧典》有这样的记载:“帝曰:夔,命汝典乐,教冑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予击石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