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143448
大小:5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19
《浅谈新课改形势下的德育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新课改形势下的德育教育杨顺陕丙省镇坪县中学【】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受到来自社会、家庭以及学校自身原因的制约,全社会要多维联合,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全方位的德育网络,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德育环境。【关键词】德育工作问题对策与思考【】G631【】A【】1674-4810(2010)07—0060-02《教育法》规定:“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法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公民道德建设纲要》要求:“各级各类学校不仅要建立完备的文化知识传授体系,而且要把德育放在首位,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2、。”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德育工作是一切教育工作的核心,德育工作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目前,新课程改革给我国的高中教育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使教育工作者焕发了极大的热情,德育观念发生了根木性的转变,德育水平不断提高。从意识形态看,当代中学生公民意识、法纪意识、道德观念有所加强,德育素质普遍有所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水平上了一个台阶。但是目前中学德育工作也存在诸多新问题。一中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1.社会负面影响较大,社会现实与学校德育教育反差较大当前,社会上的精神文化垃圾仍然存在,扭曲了人们的是非标准和价值观念。网络在为各种各样的信息传播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为我们带
3、来极大方便的同时,其中也携带着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因素,缺乏有效监管的地下黑网吧使未成年人泡吧成瘾,致使一些学生学业荒废、精神空虚、道德滑坡、行为失范。现代社会的进步为我们带来了较高的生活水平和一些比较超前的意识,这木无可厚非。可是这些超前的意识也逐渐波及到了学校。学校是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地方,可是这些超前的思想意识迅速向学校“蔓延”,逐渐影响到学生,那本应该很“纯洁”的思想,使得学生过早的出现了和他们的年龄不相符的“成熟”。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想、行为就变得逐渐成人化,一些本不该出现在我们学生身上的新潮行为,渐渐出现在学生身上,如讲究生活的奢侈、追求高消费、喜欢穿着奇装
4、异服、过于成人化的打扮、语言行为的过分社会化等等,这些都对中学生的言行产生不好的影响,也使那些本应该把心思花在学习上的学生过早地走向社会。社会环境负面影响较大,德育环境急需浄化。1.家长教育自由放任0前,部分家长本身就不能率先垂范,或留恋于洒吧、舞厅、赌场,或集中精力于自己的事业而疏于对子女的教育,于是部分学生在家里放任自流、在学校里得过H过,整天抱着“混日子”的心态,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现在社会离异的家庭越来越多,单亲家庭、留守学生越来越多。学生的父母往往把对孩子实施德育教育的义务推给学校和社会,而自己却放手不管,或是相互推脱,在学校,这些学生往往很难和其他同学相处,缺少
5、伙伴的关心,再加上缺少父母的关爱,就特别容易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而教师的思想工作在这些学生身上往往收效甚微,由于没有家庭教育的配合,这些孩子就很容易走上邪路,不能像K他学生那样健康地成长。由于家长的自由放任,学生缺乏必要的理想教育、美德教育、法纪教育。2.重视智育,忽视德育,社会评价片面化新课程改革,把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提到了一个前所未冇的高度,在注重学生智育的同吋,更加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可是S前“一卷定终身”的情况未彻底改变,重智育轻德育的观念在短吋期内很难右彻底的转变。3.教育软弱乏力,德育工作低效化社会不浄、家庭不管、学校不力,是当前学校德育工作软弱的主要原因,担负
6、着重要职责的中学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常常显得无助和乏力。一方面,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往往是孤军奋战、孤掌难鸣。在道德认识方面,社会对学生的影响远远大于学校的教育,学生在社会和家庭接收的信息经常与学校的教育不同步也不合拍,学校德育工作的效果常常被社会的负面影响消蚀。另一方面,学校自身也存在教育偏位、德智失衡的问题。在升学率占主导的今天,学校不得不把抓教学质量摆在突出的位置,领导和教师知道德育的重要性,但吋常是做起来德育向后靠,学生的德育和智育很难得到均衡协调的发展,德智失衡己成为普遍存在并严重影响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一种教育现象。并且,学校德育工作低效的现象依然存在,主要
7、表现在德育的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对老一套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并不感兴趣。德育的方法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对重说教的灌输式教育常常产生逆反心理。德育的施教者与学生之间存在某种隔离,德育工作者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力量因此而削弱。二中学德育工作的对策与思考面对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诸多问题,在新课改形势下怎样抓好学生的德育工作,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1.以新课改为契机,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新课程改革要求新课程的培养B标既符合素质教育的思想又体现时代的要求,使我们明确意识到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