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142303
大小:63.97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4-19
《浅谈后现代语境中的中国电影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质变:对可能性的突破[]从张爱玲的短篇小说《色?戒》到李安的电影《色?戒》,我们更多地欣赏到的是两种艺术形式之间转换的尽可能大的可能性的实现。把观众放在过程中摇曳可以使他们得到充分享受,对氛围的营造可以帮助观众陶醉于某种超现实的情景中体验现实不能给予自己的东西,从而实现对现实的补偿。艺术永远是对现实的补偿。最大的审美享受在于想象中。[关键词]形式;审美;可能性从张爱玲的短篇小说《色?戒》到李安的电影《色?戒》,我们更多地欣赏到的是两种艺术形式之间转换的尽可能大的实现。从影院里我们看到了两种形成了鲜明对
2、比的反应,一种表现为明显的兴奋甚至痴迷,另一种却是有分景的冷淡。而且,兴奋的程度与冷淡的程度之强也是其它改编作品很少达到的。作为人生万象的洞察者的张爱玲,曾经因尖锐而刻薄的生命批驳而引来非议与疏离,这种“带剌”的作家很多时候因为看得太深刻说得太入骨而不一定能讨读者的好。艺术就是这样,它不见得非要赏心悦0,反而,它会因其伟大而令人退避。改编一个作品的0的不可能是单一的,但至少有一个,那就是发掘它(原作)的伟大并让它变得讨人喜欢。影片《色?戒》的确做到丫这一点,而且做得相当出色。一、《色?戒》的主题主题:
3、从无聊女性的屈辱情史到“巾帼”与“恋人”双重角色的自我拼杀。小说中的王佳芝的身份虽然是一个有革命意识的冒险青年,但我们可以感受到她很多时候的无聊。作品很细腻地描写了许多细节来揭示人物(人生)的无聊对她的侵害。作品中几次写到她对自己的越来越高的胸部的欣赏,以及她在偷情生涯中常常遭遇的有伤自尊的等待与焦虑,对麻将桌与贵妇角色的厌倦,复杂地暗示了她对自己这个“被玩弄者”的角色的顾影自怜,还存沉沦过程中的不甘寂寞不甘失败的自我意识。很多时候作者对角色的批判意识非常强烈,甚至给予角色残酷的嘲讽。在展现心理活动的
4、时候,作者对主人公的“屈辱感”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披露与刻画,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精神的“有知觉的堕落”,这种堕落比起“无知觉的堕落”来是更无望的悲哀。李安影片中的王佳芝巧妙地发生了位置转移,她的身份是暗藏的“巾帼”,同时是死敌的“情妇”,她的形象更像007那样的间谍。政治意识上她必须杀他,情爱关系上她必须“爱”他,这样就把她置入了“无法选择的两难”。在处理人物关系的时候,影片并没有强调人物灵与肉的分离,实际上,在肉体契合的同时,他们的精神也在一步步靠近,这才是对他们双方构成致命威胁的危机所在。随着亲近程度的
5、增加,他们关系的危险也达到Y极点,到Y非打破不可的地步。王佳芝这个角色的张力一直非常强,以她为核心组成了一张“张力网”,所有的角色在网中的某一点上真诚地拼命地挣扎,直到影片临近尾声,王佳芝帮助易先生逃离,易先生反过来一网打尽,才算缓解了持续的张力。是“巾帼英雄”与“要员情妇”两个王佳芝的相持不下构成了作品最深层的冲突,在原作中,作者以闲淡的笔触故意漫不经心地调侃之,到了影片里,李安把它作为重点处处强调之,让其笼罩整个故事情节并走向顶点,最终由一对恋人的反目成仇来画上句号。画面上的故事总算有了定局,观众
6、的内心却留下了一个接一个的疑问与波澜,这样就实现了“想了结却了结不了”的延伸效果,把故事的震撼延续到了日常生活中。二、《色?戒》的形式形式:我只要我想要的;我只突出我想突出的。什么是影片想要的?影片要的是人生的自相矛盾,比如王佳芝、易先生等人,比如人的隐私,比如人的高大与屈辱、温柔与残酷、冷与热、绒毛与利爪、水与火。所以影片抛开了小妇人的自惜自怜,夸大了生命中两个相反力量的撕扯搏杀。影片还要什么?要理想与现实的难以两全。在两个世界之间游走的主人公就像命运手中的祺子,无论怎么努力也终将事与愿违,落入毁火
7、的深渊。凌驾于人物之上的力量像体内埋藏的病毒制约着他们,根本没有逃脱的侥幸。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他两个世界都不能割舍,所以他必将与两个世界同归于尽。这是张爱玲的设计,但李安抓住了它,把它进一步设计成作品的灵魂线贯穿始终,小说的其它意义退到了次要的位置。主线的突出使作品的结构更加紧凑,冲突更加集中,更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影片要突出什么?要突出小说中被忽略的空间。原作几乎全是王佳芝内心活动的展示,而电影要表现行为动作,要视觉冲击。影片中大量的性爱描写正是作为人物心理成长’的依据而存在的,没有这种铺颦
8、,主人公的“恋情”就成了空中楼阁。易先生对王佳芝的近乎病态的情欲需求一方面表现了他的孤独,另一方面表现了他在她的世界里打开了自己,见证了他对她的信任。而王佳芝之所以在关键时刻救他,正是出于对一个人的信任的不忍辜负与回报。其实这只是一瞬间的选择。如果时间延长,她也许就会选择让他死。观众的动情点也不在于对恋人关系中谁得谁失的问题的纠缠追问,而是在于对人与人之间信任与背叛的深刻反思。很多观众认为作品展现了两性对男女关系位置的不同设定,这其实是一种价值取舍。张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