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141262
大小:62.47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4-19
《团干培训班关于团干部的管理素质的讲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团干培训班关于团干部的管理素质的讲稿今天,在座的大部分都是从事共青团工作多年的团内的老同志了,能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坐在这里交流和学习我感到很高兴。由于从事因的工作时间不是很长,所以我今天就不着重探讨团的工作经验和方法了。我也算是离开大学校园不久吧,所以学生时代的记忆还是比较深刻。大学期间,我是学理科的,不过曾经旁听过几节管理学院的教授的讲座,聆听之后感觉受益匪浅,今天我整理了一下,拿来与大家分享,希望能够给大家一点点启迪,共同学习吧。作为我们团的干部,从事着共青团的管理工作,直接和广大青年打交道,同时作为团的
2、干部,年轻是我们的资本,年轻也正是我们增长见识、提高素质的大好时间,今后我们都将走上更为重要的管理和领导岗位,我们应该具备一定的管理素质,才能更好的完成我们的本职工作,才能在今后更好的成长。今天,就聊聊作为管理者应具备的几点素质。百家讲坛中易中天品三国,非常受欢迎,我也很喜欢三国,对其中的一些小故事也算了解,古为今用,下面就借罗贯中《三国演义》所描述的三国作引子,来谈谈管理者应当具备的五种素质:永不枯竭的进取精神、斩钉截铁的决断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敢于冒险的作风、宽广的胸怀高瞻远瞩的目光。首先,决策者要有永
3、不枯竭的进取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永远进击,才能临机决断,他所作出的决策也才富有价值,进取精神表现为永不满足的事业心有个成语叫“得陇望蜀”,源于东汉初年刘秀给大将军岑彭的一封信。其意是鼓励他乘胜前进。《三国演义》曾反其意而用之,将其视为贬义。那是曹操刚刚平定汉中之后。当时司马懿建议:“刘备以诈力取刘璋,蜀人尚未归心今主公已得汉中,益州震动。可速进兵攻之,势必瓦解。智者贵乘于时,时不可失也。”他的另一位谋事也支持司马懿的建议,认为:“若少迟缓,诸葛亮明于治国而为相,关张等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守关隘,不可犯
4、矣。”曹操却感叹:“‘人老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耶?”从而拒绝了司马懿的建议。曹操的意思是告诫别人切勿贪心不足,其实需要深刻反省的应该是他自己。曹操由于一时的满足现状和畏缩不前,留下了无穷的后患。如果曹操“既得陇,复望蜀”,恐怕就不会有后来的三国鼎立之势了。《三国演义》还塑造一个不求进取的典型人物,那便是刘表。建安12年春,曹操正统兵北征乌桓,刘备建议他乘许昌空虚率荆襄之众袭之。这个好建议刘表毫不感兴趣;理由是:“吾坐居九州足矣,岂可别图?”象这样胸无大志无心进取,怎能临机决断,雷厉风行?虚有其名的刘表,坐
5、吃山空,只能等待别人来收拾自己。《三国演义》所提供的教训,启发我们:万万不可满足于一得之功。满足,智慧的泉水就要枯竭;满足,前进的动力就会丧失;满足,可以霎时熄灭事业的火焰;满足可以一笔勾销成功和胜利。进取精神,还体现在不折不挠的意志。由于决定胜负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许多因素不可预测和控制,因此失败在所难免。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这是规律。甚至屡战无功,这也并不足奇。有时失败正是胜利的转机,咬着牙坚持下去,胜利的曙光就会出现,这样的事屡见不鲜如果一蹶不振,事业便从此终止。进取,必须面对失败;进取,必须战胜失
6、败!团中央胡春华书记,就曾经在多次讲话中提到过,现在很多团干部把共青团仅仅当成了升迁的跳板,不重视团的工作,仅仅为了个人前途思量,干团的工作缺乏进取精神,这一点应当引起我们团干部的高度重视。还有很多团干部,干了几年团的工作,就懈怠了,特别是部分老团干缺乏动力,对团的工作积极性丧失,我们应当看到,组织上认识一个人,并不是看他一时而是看一贯作风,组织上考察团的干部,也不是仅仅盯在刚刚干团的工作的第一年,对团干部的考察是一个长期的一贯的。共青团是一个我们年轻人,锻炼成才的良好的舞台,我们应该在增加自身才干的同时,切
7、实将团的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要有不枯竭的进取精神,在本职岗位上为我们共青团做出贡献。第二、管理者需要具备决断能力在“三国”人物中,袁绍是好谋无断的典型。当他刚起兵不久,他的主要谋士就建议他:“今州城初定,宜迎大驾,安宫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蓄士马(聚集军事力量)以讨不庭(不向邺城称臣的人),谁能御之(阻挡)!”这个非常有政治远见的建议,却遭到了袁绍的拒绝,原因竟然是“若迎天子以自近,动辄表闻(动不动就得上表请示),从之则权轻,违之则拒命,非计之善者也。”结果曹操抢先一步,把皇帝劫持到许都,使袁绍陷入政治上被动
8、的地步。《三国演义》中还有个情节。当曹操带领20万大军,兵分五路到徐州攻打刘备时,刘备致书袁绍向他求救,提出乘虚袭击许昌的建议。袁绍却说“我将死矣,吾有何心更论他事乎”而将死的原因竟然是因为他小儿子生了疥疮,愁得“形容憔悴,衣冠不整”,决意不肯发兵。袁绍总是象出洞的老鼠一样,东张西望,犹豫不决,丧失了许多本来可以夺取战略性胜利的大好时机,让曹操从容不迫地实施自己的一个个方案,直至最后消灭自己。历史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