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本义探源

“治未病”本义探源

ID:9122260

大小:7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18

“治未病”本义探源_第1页
“治未病”本义探源_第2页
“治未病”本义探源_第3页
“治未病”本义探源_第4页
“治未病”本义探源_第5页
资源描述:

《“治未病”本义探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治未病”本义探源涿州市中医医院【】R221.3【】A【】1550—1868(2016)06目的:以甲骨文、金文、籀文、篆文体系字义,归纳、概括“治未病”木义,确证“未病”也需要“治”,“治已病”与“治未病”思路相连续,二者囊括了中医治病的所有内容。方法:运用文献整理、文字考证与理论研宄相结合方法,对“治未病”木义进行归纳、概括。结果:病,即是人体“阴阳平衡”发生显著改变,呈现“阴阳失衡”显著状态;未病,即是人体“阴阳平衡”处于“非显著改变”路径,尚未呈现“阴阳失衡”显著状态。病是未病发展的结果,未病是病前之

2、病、未至之病;“治未病”木义,即对人体“病”之前的“阴阳平衡”非显著改变,依据初始之势进行拔乱反正。换言之,将人体非显著的“阴阳失衡”,复归人体初始的“阴阳平衡”,就是“治未病”。结论:1.“未病”为“病前之病、未至之病、未病之病、欲病之病”,与“已病”一样需要“治”;2.“未病”与“已病”皆为人体初始“阴阳平衡”发生改变,只有显著与非显著区别,没有截然分界点,“治已病”与“治未病”的思路是相连续的,“治己病”与“治未病”囊括了中医治病的所有内容;3.人体初始“阴阳平衡”,为治未病抓手,是中医“治未病”的定

3、海神针。据此抓手,即可准确分析后天各种内、外因素作用于此之后,所产生的相应而可预知的变化路径,对此路径阶段,进行针对性的拔乱反正,就是真正的“治未病”。关键词病未病治未病治已病阴阳平衡抓手拔乱反正引言“治未病”,是中医理论的独特概念,且被视为最高境界,掌握“治未病”技术者,称为“圣人和上工”。“治未病”的现代内涵,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愈后防复,然而,这些措施的抓手是什么,却语焉不详、莫衷一是,没有实实在在的抓手,何谈円“治”?按现代字义理解,未病如果是没有病,没有病为什么要用治?既然没有病,那还治什么?

4、《黄帝内经》又为什么只用“治未病”和“治己病”来囊括治病的所有内容?为厘清上述问题根源,笔者试从《内经》著述时代的文字本义来探讨“治未病”的本源含义,进而阐释其临床意义,以就正于同道。1.治未病字义“治未病”,是成书于2500年前的《黄帝内经》中提出的理论概念,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人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己乱治未乱,此之谓也。[1】”《黄帝内经•灵枢•逆顺》:“上工治未病,不治己病,此之谓也。[1】”由于《黄帝内经》所使用的文字,为秦代统一文字

5、之前的甲骨文、金文、籀文、篆文体系,而非现代汉字,因此,若想厘清“治未病”本义,则必须要冋到《内经》著述时代的文字字义本身来探讨。1.1“病”字字义“病”,篆文,由疒和丙构成,《说文解字》:“病,疾加也”,《玉篇》:“病,疾甚也”,疾,甲骨文,篆文,本义外受箭伤,加重而生内患,需要卧床休息,即是“病”的本义。患,金文,籀文,篆文,本义居家休养、痛苦忧心,病是内患,所以现在称“生病”为“患病”,称“病人”为“患者、病患”。疒(音nè),甲骨文,篆文,本义卧床休息,《说文解字》:“疒,倚也。人有疾

6、病,像倚箸之形”,倚,半立半靠,依靠。丙,甲骨文,金文,篆文,本义石器孔洞中装的鱼尾状手柄,《说文解字》:“丙,位南方,万物成,炳然。”《史书•律书》:“丙者,言阳道著名,故闩丙。”丙为物成、丙为因阳盛而显著,“丙”与“疒”结合构成的“病”字,是说外受箭伤,入内化热而加重,需要卧床休息,现代“感染发炎”说得更为直接。丙在天干五行之中属火,无论体内自生的火,还是外感而生的火,均为“病”的主要原因。丙,由“内”和“一横”构成,一横为指事,指“邪”与“正”在体内相争、阳盛显著为丙,阳盛则阴衰,阳盛显著即

7、为阴阳失衡显著,因此,病,即是人体“阴阳平衡”发生显著改变,呈现“阴阳失衡”显著状态。1.2“未”字字义“未”,甲骨文,金文、篆文,为树木的枝杈上部再加一重枝桠,本义树木枝叶渐茂,尚未开花结果,意思是正处在枝叶渐茂、“尚未”结成果实的过程之中,这才是“未”的本义,不是现代理解的“无、没有”,而是“有”,只是“尚未”最终成形结果。1.3“未病”本义把“未”的过程本义和“病”的显著本义结合起来,就可以得出一个确切的“未病”本义,即:未病,即是人体“阴阳平衡”处于“非显著改变”路径,尚未呈现“阴阳失衡”显著状态。

8、病是未病发展的结果,未病是病前之病、未至之病。《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1]”《黄帝内经•素问•刺热篇》:“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刺未病。[1】”《黄帝内经•灵枢•逆顺》:“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1】”“发”为投掷而出,“生”为草木破土萌发,“盛”为满溢显著,“已”为胎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