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散杂居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发展散杂居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ID:9119317

大小:63.97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4-18

发展散杂居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_第1页
发展散杂居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_第2页
发展散杂居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_第3页
发展散杂居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_第4页
发展散杂居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_第5页
资源描述:

《发展散杂居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发展散杂居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散杂居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一一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河沙镇散杂居少数民族现状的调查报告胡锦涛总书记在XX年5月27日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也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为了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我镇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现状,探讨加快这类地区经济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2、根据市民族办和区民宗局工作安排,我分别深入18个村,开展调查研究,召开12次座谈会,听取部分村两委领导的情况介绍,老党员、少数民族代表共同分析散杂居地区经济状况。全镇共有200多人接受了这次调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我还深入实地,查看了解近几年来扶持少数民族户发展经济和子女就读,以及这些项目所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情况等。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一、我镇散杂居少数民族基本情况我镇是少数民族杂散居的地方。根据全镇详细摸底结果,我镇现有18个少数民族,人口470人,约占全镇人口的1.8%,分布在18个行政村。XX年,全镇18个行政村工农业总产值X元

3、。但从各村情况具体分析,其经济发展状态极不平衡。群众年人均纯收入2212元,低于全区人均纯收入600元。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的群众年人均纯收入基本上在1000元以下,低于全镇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水平。两大差异决定了散杂居少数民族户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一是自然生存条件的差异。地处山区、半山区的行政村,地理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长期缓慢,人均收入大约在2212元以下;地处浅丘陵地带的行政村,人均收入大约在2212元以上。二是思想观念的差异。地处山区、半山区的少数民族群众,长期存在死守家园一块田、自给自足保稳定的陈旧观念,安于现状,不敢承担风险,

4、缺乏经济意识、竞争意识和市场意识;地处浅丘陵地带的少数民族户,虽然日子能过得去,但手中钱财并不多,却耽于现状裹足不前,缺乏开拓精神;二、影响散杂居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近几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关心下,在各有关部门大力扶持下,我镇散杂居少数民族户的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少数民族户的群众也充分感受到党和国家的温暖。但历史形成的原因以及欠发达地区地理位置、生存环境和思想观念等主客观因素,严重影响并制约了我镇散杂居少数民族户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设施薄弱,生存条件较差。少数民族聚居地大多是偏僻、边远

5、、贫穷的山区,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如梓桐村,距离市城区33公里,由于交通条件限制,市城区在收购花生、田藕时都已涨价0.2~0.4元,他们还是低价销售,如果要想每斤多卖0.1元,必须自己用肩挑8公里到集镇卖给商贩。仅这两项收入就减少2万多元。板桥村、赤岩村、桂花村等同样存在类似问题。18个行政村虽然都通了公路,但等级不高,且有部分没有通到少数民族聚居的村社。如原来的狮子村、高寺村、接龙桥村都没有通路。简易机耕路通往这些行政村,如遇雨天,道路难行;一但下大雨交通断绝群众生产生活便受到严重影响。学生读书每天打火把上学回家,由于山高路

6、远,这些村的农副产品销售价格比浅丘村至少低20%以上。广播电视、通讯设施也由于散杂居少数民族行政村落所处的地理位置差、投入不足而无法建设,影响了当地群众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如梓桐村、新开村虽离场镇才十几公里,但至今没通有线电视,无线收视效果极差。根本没有通讯条件,要打手机也只有到山顶。饮用水是民族地区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至XX年底尚有18个行政村未用上达到卫生标准的自来水。大多居住户靠挖山洞引水。XX年底,船山区委、区政府实施红层打井后,目前已经完成500多口卫生井。2、产业结构不合理,群众缺乏市场经济意识。产业结构的合理与否是决定

7、一个地方经济发展进步与落后的重要因素。我镇散杂居少数民族行政村产业以农业为主,花生、田藕种植、家禽养殖为辅。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人才、资金都比较缺乏。种养业仍没有跳出小农经济、小规模经营圈子,直接制约了种养业效益的提高。如:板桥村的梨树种植、由于文化素质不高,对果树栽培技术和科学种植的益处一知半解,管理粗放,人为地造成果树少收或欠收;水果品种老化,绝大部分老果树没有经过嫁接和改良,时间长了原有的优势就消失了,又没有及时引进名优水果和反季节水果品种,严重影响果品产量和质量;再加上信息不灵,销售渠道不畅保鲜手段欠佳,果品、蔬菜大量霉烂,往往造

8、成增产减收的尴尬局面。3、集体经济薄弱,缺乏造血功能。调查结果表明,散杂居少数民族行政村的村财力基本上是名副其实的“空壳村”。由于集体经济薄弱,行政村要建一个基础设施项目,总是向各级要一点,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