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117653
大小:8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18
《会计硕士(MPAcc)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会计硕士(MPAcc)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25300授予会计硕士学位)一、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面向不断变化的会计职业需求,以大数据时代为基本背景,培养素质全面、踏实进取的管理型、应用型会计专门人才。基本要求为:1、知识框架完整、专业技能扎实、职业道德良好、思考行动并重、诚信合作进取。2、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现代会计、财务、审计、税务等向相关领域专业知识,解决实际专业问题。3、掌握必要的分析方法和手段,能够以会计信息为基础,提供管理决策依据并进行管理决策。4、具备基于数据时代的战略性思维模式和分析操作技能,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熟练运用外语,具备广
2、阔的视野,以及国际化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贮备。二、专业方向面向会计职业需求并体现办学优势,MPAcc培养设五个专业方向:1、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2、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3、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4、审计理论与实务5、电力企业会计信息化三、培养方式与学习年限1、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制2.5年,学习年限2-3年。2、全日制MPAcc培养为导师负责制,采用教学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学位论文的组合培养方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习能力、系统分析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职业判断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三部分内容可以相互交叉进行。3、教学课程为学分制学习,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包括课堂讲授、研讨、模拟
3、训练、案例分析、社会调查、实地调研等各种手段,将讲授导向和实践导向的方法相结合。4、积极鼓励并不断增加案例、模拟、调研调查等实践导向的教学手段。将课堂延伸到企事业单位的运作实践中,强调学以致用。5、聘请有实践经验的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和行业专家,开设讲座、论坛、专题课程,传授知识和经验。将实践经验引入到课堂,强调在实际运用中完善知识和技能。6、综合评定课程成绩,包括考试、作业、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调研报告、专题报告等多个部分,授课教师可根据具体课程特点自由选择并组合。7、采取校企导师联合培养制度,每名研究生在一名校内导师和一名校外导师的共同指导下,通过在企事业单位和其他机构承担具体工作
4、,开展专业实践,实现学校知识向工作经验的转变。8、校内导师应严格按照论文工作的有关要求,完成学位论文指导工作。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4根据我校MPAcc培养目标并结合我校办学优势,在MPAcc课程设置上注重知识框架完整,注重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保持知识体系的前沿性和前瞻性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专业决策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42学分。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任选课、必修实践、选修实践。可以用选修实践学习学分等分换取任选课学分。具体课程设置及要求见附表。应在一年内,完成全部校内教学课程学分。五、专业实践专
5、业实践学习应严格执行《会计硕士(MPAcc)专业实践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实践教学大纲》)的要求。专业实践学习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并可选择《实践教学大纲》中的多种形式。应完成不少于7学分的实践学习学分。其中专业实践在第二个学年内进行,专业实践应在校外实践导师指导下进行,并且实践时间不得少于半年。联合评定专业实践学习成绩。按照《实践教学大纲》的相关要求,根据研究生实际工作情况、提交的资料,以及必要的实地和电话回访等,由校内导师和校外实践导师共同参与专业实践考核。六、学位论文与学位授予学位论文是MPAcc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综合衡量学生理论素质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
6、依据。研究生完成以下论文和答辩要求,通过论文答辩并取得足够学分,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可被授予会计硕士学位。学位论文工作具体要求如下:1、研究生论文实行双导师制,学位论文由一名校内导师和一名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完成。2、论文选题要求:应紧密结合会计及相关应用领域实务,体现专业特色及实用价值。鼓励与实习实践、案例开发等相关的选题。3、论文内容要求:论文一般应采用案例分析与研究、调研调查报告、专题研究、组织管理诊断报告等形式,不少于2万字。4、论文水平要求:以相关学术理论为支撑,研究方法应用合理;论文紧密结合会计行业实际工作,内容逻辑严谨、内容详实、理论结合实际、观点明确,有助于解
7、决实际问题并具有一定创新性。5、按照学校要求组织开题报告评审,由3~5名校内专家小组主持开题报告会,对学生提交的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进行评审。6、按照学校相关要求完成中期检查,由3~5人的学科专家小组主持中期检查报告会。7、学位论文执行预评阅与预答辩制度。学位论文完成后,须由3~5名校内专家小组进行预评阅,每篇论文有两名预评阅人,与预评阅需在正式答辩前6周完成。没有通过预评审的论文,修改后须参加由3~5名校内专家小组组织的预答辩,预答辩通过后方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