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096543
大小:84.0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04-17
《驼庵诗话选摘-顾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驼庵诗话选编顾随著顾随(1897—1960),字羡季,别号苦水,晚号驼庵,河北清河县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终生执教并从事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先后在河北女师学院、燕京大学、辅仁大学、中法大学、中国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河北大学等校讲授中国古代文学。四十年来桃李满天下,很多弟子早已是享誉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叶嘉莹、周汝昌、史树青、郭预衡、颜一烟等是其中的突出代表。有《稼轩词说》、《东坡词说》、《元明残剧八种》、《揣龠录》、《佛典翻译文学》等多种学术著作行世,并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出版《顾随文集》、《顾随:诗文从论》、《顾随说禅》。注:顾随遗稿大多毁于文革,现行之作,多为其门人弟子整理听课笔记所
2、得。文学是人生的反映,吾人乃为人生而艺术。若仅为文学而文学,则力量薄弱。凡艺术作品中皆有作者之生命与精神,否则不能成功。古人创作时将生命精神注入,盖作品即作者之表现。诗根本不是教训人的,只是在感动人,是“推”是“化”。《花间集》有句: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顾夐《诉衷情》)实则“换他心为我心”,“换天下心为我心”始可。人我之间,常人只知有我,不知有人,物我之间,只知有物,忘记有我,皆不能“推”,孔子所谓“仁”,即素所谓“推”。道理意思不足以征服人。诗之好,在于有力。有力,然,一、不可勉强,勉强便成叫嚣,不勉强即非外来的;二、不计较。不勉强不是没力,不计较不是糊涂。一般人享权利唯恐其不多,尽
3、义务唯恐其不少。所谓不计较不是胡来,只是不计算权利义务。栽树的人不是乘凉的人,但栽树的人不计较这些,是“傻”,但是伟大。有力而不勉强不计较,这样不但是自我扩大,而其是自我消灭。文人是自我中心,由自我中心至自我扩大至自我消灭,这就是美,这就是诗。否则,但写风花雪月美丽字眼,仍不是诗。凡诗可以代表一诗人整个人格者,始可称之为代表作。诗所表现的是整个人格的活动。三W:what、why、how。诗人只有前两个W,故诗人多是懦弱无能的,後一个W,如何办,是哲人的责任。第三个W,非说理不可,此最破坏诗之美。我们读《离骚》,不要只看其伤感,要看其愤懑。此即因没有办法,找不到出路——how,故强者感到烦懑,而
4、弱者感到颓丧。诗人情感要热烈,感觉要敏锐,此乃余前数年思想,因情不热、感不敏则成常人矣。近日则觉得除此之外,诗人尚应有“诗心”。“诗心”二字含义甚宽,如科学家之谓宇宙,佛家之谓道。有诗心亦有二条件,一要恬静(恬静与热烈非二事,尽管热烈,同时也尽管恬静),一要宽裕。这样写出作品才能活泼泼地。感觉敏锐固能使诗心活泼泼地,而又必须恬静宽裕才能“心”转“物”成诗。心若慌乱决不能成诗,即作亦决不深厚,决不动人。宽裕然后能“容”,诗心能容则境界自广,材料自富,内容自然充实,并非仅风雅而已。恬静然后能“会”。流水不能照影,必静水始可,亦可说恬静然后能观。一方面说活泼泼地,一方面说恬静,而二者非二事。若但为恬
5、静宽裕而不活泼,则成为死人,麻木不仁。必须二者打成一片。元遗山《论诗绝句》之一云:“朱弦一拂遗音在,却是当年寂寞心。”不论派别、时代、体裁,只要其诗尚成一诗,其诗心必为寂寞心。最会说笑话的人是最不爱笑的人,如鲁迅先生最会说笑话,而说时脸上可刮下霜来。抱有一颗寂寞心的人,并不是事事冷淡,并不是不能写富有热情的作品。若认为一个大诗人抱有寂寞心只能写枯寂的作品,乃大错。只能写枯寂必非大诗人。如孟东野(孟郊),虽有寂寞心,然非大诗人。宋陈後山(陈师道)亦抱有寂寞心,诗虽不似孟东野之枯寂,然亦不发煌,以其非大诗人。寂寞心盖生于对现实之不满,然而对于现实之不满并不就是牢骚。改良自己的生活,常欲向上向前发展
6、,是对现实的不满。然而叹老悲穷的牢骚不可取,就是说牢骚不可生于嫉妒心。纯洁的牢骚是诗人的牢骚,可发。诗人是寂寞的,哲人也是寂寞的;诗人情真,哲人理真。二者皆出于寂寞,结果是真。诗人是欣赏寂寞,哲人是处理寂寞;诗人无法,哲人有法;诗人放纵,哲人约束。故在中国,诗人与哲人势同水火。但大哲人也是诗人,大诗人也是哲人,此乃指其极致言之,普通是格格不入的。读之不受感动的诗必非真正好诗,好的抒情诗都如伤风病,善传染。如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一句千载下还活着。而人读之受其传染,春夏读之亦觉秋之悲。我们读古人诗,体会古人诗,与之混融是谓之“会”,会心之会。与古人混合并存,即水乳交融,即严氏(严羽)
7、所谓“无迹可求”,“言有尽而意无穷”。若读了不受感动是作者失败;若读了太受感动我们就不存在了,如此还到不了水乳交融——无上的境界。屈原、庄子、左氏的成就一般人难以达到,但不能不会欣赏。人可以不作诗,但不可无诗心,此不仅与文学修养有关,与人格修养也有关系,读这些作品,使人高尚,是真“雅”。後人心中常存有雅俗之见,且认为只有看花饮酒是雅,分得太清楚,太可怜,这样不但诗走入歧途,人也走入歧途。有些人只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