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上两次国共合作的比较

近代史上两次国共合作的比较

ID:9091845

大小:23.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4-17

近代史上两次国共合作的比较_第1页
近代史上两次国共合作的比较_第2页
资源描述:

《近代史上两次国共合作的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近代史上两次国共合作的比较不同点:两次国共合作方式不同:第一次国共合作采取党内合作形式。第二次国共合作没有具体形式:形式上为国民政府领导,实际上是中国***领导,保持着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两次国共合作政治基础不同:第一次国共合作是为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以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为合作的政治基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两次国共合作的结果不同: 第一次国共合作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而中途破裂。  第二次国共合作则一直维持到抗日战争结束。两次国共合作中国共产党的成熟状况和采取的方针不同:第一次国共合作时,中国共

2、产党还处于幼年,缺乏理论修养和斗争经验,以陈独秀为首的党中央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党对统一战线及革命武装的领导权,导致大革命失败和中国共产党遭到血腥镇压。第二次国共合作时,中国共产党已从幼稚转向成熟,当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再度破坏统一战线时,中共坚持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对国民党的反共军事进攻坚决反击,同时继续争取同国民党维持国共合作,巩固并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相同点:背景相同: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里。中共在统一战线中的作用相同:两次国共合作都是在中共的推动下实现的,第二次合作中国共产党更是一个首倡者。第一次合作时,共

3、产党处于幼年时期,缺乏理论修养和斗争经验,没有自己的军队和根据地,带着“二七”惨案的教训寻求与国民党的合作。第二次国共合作时,共产党经历了国良革命的失败和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挫折,在政治上已经成熟,拥有自己的军队和根据地,从民族大义出发,放弃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政策,主动与国民党合作抗日。共产国际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第一次国共合作共产国际不仅提出了具体策略,还派代表直接帮助。在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共产国际七大的精神起到了指导作用,但在具体行动方案上则体现了中共的独立自主。都经历了复杂的内部斗争:第二次国共合作以新三民主义为政治基础,它是国

4、民党的政治纲领,与***的民主革命纲领存在原则区别。随着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深入,国共两党的分歧必然显露。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但没有共同的政治纲领来约束双方。随着抗日战争的发展,必然面临两个前途和两种命运的选择。都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发展:第一次国共合作掀起的国民革命,虽然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为革命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不少条件,毕竟因国民党右派叛变和***政策失误而最终失败。第二次国共合作不仅完成了抗日大业,而且革命力量的壮大和党的建设的成效为夺取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打下了基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