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之“以人为本”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以人为本”

ID:9091732

大小:3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17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以人为本”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以人为本”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以人为本”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以人为本”_第4页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以人为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马克思主义哲学之“以人为本”学院:电子信息与自动化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班级:109070301小组成员:熊昕项礼春吴亮杨新余尧张荃森摘要: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把“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观”写入党章,这是以胡锦涛同志总书记为核心的党第四代领导集体自十六大以来,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结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所得出的一系列科学理论成果的总结与集体智慧结晶。报告热点之一就是对民生与民主问题的关注,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与科学发展,实现“以人为本

2、”这一朴素正确理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新世纪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创新和未来的实践方向。这一理论集中反映了党对广大民众根本利益的热切关注,对每一生命个体的高度珍惜。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随着改革开放即将迈过第30个年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很多不容忽视的、突出的和潜在性的隐患问题,社会关系日趋多元化,经济局部过热自由化、浮躁等逐渐抬头,部分民生问题亟待解决。而在2006年末,北京某高校知名学者甚至大力推崇民主社会主义,出现了一些如人民出版社原社长薛德

3、震先生所批判的“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即空想社会主义才是“以人为本”的;而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则是“以社会为本”;而且“以人为本”就是“把社会发展归结为人的思想观念的发展”;只有“以社会为本”才会“把人类社会看成是客观存在。”等论断。因此正确理清“以人为本”这一思想理念的理论基础,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对待这一问题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经过业余党课的学习,通过平时的学习,以及在报纸、杂志、电视和网上看的“以人为本”的哲学基础进行过的讨论和逐渐深入的分析,我认为:“以人为本”是蕴含在在整个马克思主

4、义理论体系中的,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的,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第一,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不是唯心主义的,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对人的问题的探讨一脉相承的。1.马克思在阐发其新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的经典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费尔巴哈》中就开宗明义地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认的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人对其他自然的关系。任何历史记载都应当从这些自然基础以及它们在历史进程

5、中由于人们的活动而发生的变更出发。”这些原述强调“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是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亦即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因而,在唯物史观中,人也应该以主体的身份出现。2.而在此前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马克思就明确地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由此可见,从创立唯物史观起步开始,对人类社会历史,马克思就非常强调要从作为社会历史主体的人的感性活

6、动和实践去理解和把握,并把这一点视作自己的新哲学同旧唯物主义的一个根本区别。3.列宁说过“唯物主义的社会学者把人与人间一定的社会关系当做自己研究的对象,从而也就是研究真实的个人,因为这些关系是由个人的活动组成的。”而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历史什么事情也没有做,它‘并不拥有任何无穷尽的丰富性’,它并‘没有在任何战斗中作战’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为这一切而斗争的,不是‘历史’,而正是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历史’并不是把人当做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来利用的某种特殊的人格。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

7、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另外,马克思注意唯物史观就已经强调了人类社会实践的能动作用,社会意识能动作用,人在革命和改革、科学技术等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中的主体作用,显然是将人的主体能动作用与人的社会性、历史性、现实性寓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作用推动历史发展之中的。   正是因为马克思强调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所以人们在思维中就应把人放在本位来把握,这样,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就成为唯物史观的题中应有之义。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异化”概念的角度就已经对以人为本的问题进行了相关讨论。  尽管马克

8、思无情地批判过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人性论、人权论的抽象性、虚伪性,但马克思从来没有否定其积极意义,而是指出了它对人类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但马克思正是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异化”导致的非人化、非社会性现象的深刻揭露,展示了自己的理论中蕴含着的极为深刻的人道主义思想,从而表明了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与西方传统人道主义的关系:置于科学批判基础上的积极的扬弃。  马克思指出,异化的实质就在于,它是物化劳动对人的统治,它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不仅不以分散的个人而且也不以他们的总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