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085193
大小:3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17
《第十章影响疼痛的心理社会因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十章影响疼痛的心理社会因素(一)疼痛概述简单运用:结合实际说明疼痛的文化意义P251人对疼痛的耐受性还受到学习、文化和社会角色的影响领会:1.被看作生物医学的疼痛(P250待补)在面对受伤的病人时,人们通常会在生物或医学的层面上来理解疼痛。在这个层面上,尽快治愈伤痛是最主要的目标。2.疼痛的维度Melzack和Torgersen提出的疼痛的三维度1)感觉的维度:在感觉维度上,按照不同的感受性质,疼痛被分为阵痛、刺痛、灼痛等不同类型。2)情感的维度:在情感维度上,对疼痛的描述反应了人对疼痛感的情感反应。3)程度评价维度:程度评价维度则描述了疼痛的轻重程度、从轻微到剧烈的。3.疼痛的
2、种类1)急性疼痛2)慢性疼痛(可分为①慢性难治性良性疼痛;②慢性进行性疼痛。)3)不容易归为某一类的疼痛(①神经痛;②灼痛等)4.疼痛实际上是一种感觉——情绪体验,同时也是影响生活质量一个重要因素★疼痛实际上是一种感觉——情绪体验,同时也是影响生活质量一个重要因素,当一个人感到的疼痛越多,他的生活质量很有可能就越低。同时疼痛往往伴随着抑郁、失眠、易惹怒以及丧失工作能力等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非常大。★在心理学的层面上,疼痛不仅仅意味着神经回路和中枢神经之间的生化过程,它拥有了更加复杂的机制,与认知、情绪、意志以及文化等多方面因素都有关系。此外,人对疼痛的耐受性还受到学习、文化
3、和社会角色的影响。5.疼痛的文化意义识记:1.疼痛的定义疼痛是与现实的或可能的组织损伤有关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性和情绪性体验。2.急性疼痛急性疼痛是指持续的时间不超过三个月的疼痛。3.慢性疼痛慢性疼痛是指持续时间超过了三个月的疼痛,包括创伤痊愈后依然持续的疼痛。(一)疼痛的测量领会:1.直接测量疼痛感觉的方法直接测量疼痛感觉的方法是通过一些无创或微创手段诱发被试的疼痛感,然后要求被试报告是否感觉的疼痛,或感觉到的疼痛感的程度。2.使用直接方法测量痛觉的要点1)被试需要经过训练,能够分辨可察觉的痛觉差异;2)采取诱发疼痛的方法不能给被试造成严重的、持久的伤害;3)在进行重复试验时,要考
4、虑到人的自然生理周期变化。3.诱发疼痛的方法1)化学刺激法:(皮下注射某种化学物质引起疼痛,通过注射量来控制疼痛程度。)2)机械刺激法:(机械压力产生疼痛感,压力大小改变疼痛感的程度。)3)温度刺激法:(控制强度的激光照射到被试的皮肤上引起的疼痛。)4)电刺激法:(方波脉冲电流引起被试的疼痛感,用电流强度控制疼痛感。)5)止血法:(通过压迫肢体血管导致肢体远端缺血而引起的疼痛。)4.间接测量疼痛的方法(P254待补)这是用疼痛导致的生理反应指标来衡量被试的疼痛体验,其优点是比较客观,有可测量的标准,但生理指标并不能完全代表疼痛的主观体验。测量方法:1)植物神经功能测量2)脑诱发点位
5、3)疼痛行为分析4)药物定量评估识记:疼痛测量的方法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二)疼痛理论领会:疼痛的三种理论解释1)特异学说:疼痛感觉来源于皮肤和大脑之间的一条特异性通道,它认为疼痛是专一、固然感觉通道的结果,物理刺激和心理感受一一对应。2)型式学说:认为刺激的强度和到达中枢的刺激信号的累加是产生疼痛感觉的感觉。所有皮肤感觉的性质都是有神经冲动的时空型式决定的,而并不是特定感受器和专门的感觉通道所产生的结果。3)闸门学说:在脊髓背角中存在一种控制疼痛感觉的“闸门”机制,即第一级传导细胞T细胞。T细胞是脊髓中伤害性刺激传递的中继站,当它的输出到达并超过某一临界水平时,就能触发中枢神经系
6、统的相关反应,如产生痛觉。而是否产生痛觉取决于被刺激激发而兴奋起来的传入神经纤维的种类以及“闸门”的开合状态。(一)疼痛的行为解释领会:三种疼痛心理模型对疼痛的解释(P258~P260待补)条件反射有两种,一是经典条件反射;二是操作性条件反射1)经典条件反射:强调要避免情景刺激和疼痛之间建立条件反射,相反,尽量在情景刺激和镇痛反应之间建立条件反射。2)操作性条件反射:强调了病人预先的主动行为所造成的后果,重视通过强化和惩罚来对疼痛病人进行行为治疗3)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了非直接刺激对机体习得某一反应的影响,这就是所谓的间接强化,或观察学习。社会学习理论还强调个体的自我期待和自我效能感
7、对于疼痛治疗的影响。(二)影响疼痛的心理因素简单运用:结合实际说明社会心理因素对疼痛体验的影响领会:社会心理因素对疼痛体验痛的影响1)情绪:疼痛除了表现为一种躯体症状外,还伴随着情绪反应。一般而言,躯体的疼痛会引起不愉快的情绪反应,而情绪反应也会反过来影响对躯体疼痛感的认知。与疼痛相关的情绪主要以负面的为主,常见的有抑郁和焦虑2)人格:不同的人格特质可能改变疼痛程度的主观体验和疼痛持续的时间3)认知:认知可以通过影响情绪和行为而影响对疼痛的感觉。4)自我效能感和预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