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084740
大小:13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17
《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清明插柳吃鸡蛋被人忘记《中国传统节日与文化》中的清代清明时节放风筝图。(姜锋提供) 祭祀故人、出游踏青,是大多数市民在清明小长假的主要活动安排。对于其他更多的清明节传统风俗,岛城市民和商家都很少参与和发掘。记者在随机进行的调查中发现,仅“清明插柳”这一民俗,就有超过九成的市民摇头表示不清楚。岛城民俗专家说,清明节历史悠久,除了祭祀、踏青之外,还有包括放风筝、插柳、斗鸡、吃鸡蛋等民俗活动,而现在过清明节,更应该把孝道这个文章做大,关注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调查 市民过清明就是扫墓烧纸 “清明节,对于市民们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2、4月4日,记者在香港中路、南京路、福州路、中山路等几个繁华路段进行了随机调查。在接受调查的60位市民中,有51名市民对于清明节活动的回答是“上坟烧纸”。而对于清明节的其他民俗活动,知道“插柳”的有3人,知道“荡秋千”、“放风筝”的有2人,而吃鸡蛋等民俗,没有一个人听说过。 在一家咨询公司上班的李小姐说,她眼中的清明节就是国家法定假日,对于其背后的传统意义几乎一无所知。今年78岁的市民郭女士年轻时在乡下住,说起清明节习俗,她还能说出好几样。“小时候过清明节,大人上坟回来都不开火做饭,头天煮好鸡蛋,清明这天就吃鸡蛋,说是‘寒食’。小孩子上树折了柳条插在大门上,还去场
3、院里放风筝、斗鸡。”郭女士说,清明这天,乡下的妇女们不用做饭,还可以出去采摘、踏春,“自从搬到城里就再也没这些活动了,就是烧个纸,也没地方折柳条了。” ■困境 动力缺失清明民俗难回归 “清明节是地道的传统民俗节日,我们也曾很努力地尝试唤回习俗,但实在太难了,根本开发不动。”说起清明节的传统习俗,常年从事民俗研究的青岛市民俗学会会长田清来最有发言权,一张口就说出了一连串的清明习俗,包括祭祖扫墓、荡秋千、放风筝、插柳、寒食、踏青等,近十余种。“拿插柳来说,广义的插柳指的就是种树,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大地回暖,万物复苏,而柳树是树木中发芽最早的,所以古人
4、会在清明这个节气里插柳种树。”田清来介绍说,到了近代,“插柳”就演变为老百姓在门户上插几条柳枝,“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插柳是什么了,除了祭祖扫墓,其他的活动基本上都停止了。” 清明节的习俗为啥难以唤回?田会长重点分析了两大原因,第一就是清明节的特殊性。“所有的节日都是喜庆的,唯独清明节是祭奠故人的,带有悲伤和神圣的情绪,虽然是‘节’,但不能‘庆’,不能大吃大喝,不能欢天喜地,民俗开发根本无从着手。”田会长称,无论是端午节的赛龙舟还是元宵节的赏灯会,都可以凭借热闹唤起全民的参与,但清明节却很难操作。 其次,传统习俗的开发和复活必须要有经济动力。“说白了就是商机
5、,元宵节、中秋节有商机,商家这才肯大肆运作,才能带动全民的民俗重演。清明节既没什么吃食又没什么喜感,商家无利可图,民俗复活严重缺失动力。”田清来称。 这两个观点,也深得众多商家们的赞同。台东一家大型商场的市场部经理楚先生就坦言,“清明这俩字在商家看来是不吉利的,搞活动都避开走,更别说什么开发、复活了。”苏宁电器山东大区市场部经理董先生也表示,清明节是个令人肃然起敬的节日,不能像春节、国庆那样红红火火,“过分热闹显得不合时宜,不够尊重,还有可能招来顾客的反感。” ■出路 商家可尝试做“孝道文章”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清明节小长假期间,短途游、近郊游
6、、农家乐等户外踏青活动倒是十分红火,业内人士分析表示,踏青本身也是清明民俗中的一部分,之所以流传至今且越来越兴旺,主要得益于民俗和商机的挂钩。“清明节不能吃喝玩乐,但扫墓祭祖需要外出,借这个机会到近郊走走,携家带口既能成为一个家庭小聚会,又能亲近大自然,被旅行社、农家乐伺机一炒作,市场自然就火了。”市场观察人士杨丰源称。 青岛市民俗学会提出,清明最终还是落脚到一个“孝”字上,建议市民在对先祖尽孝道的同时,不妨也给身边健在的老人尽尽孝心。经学会调查发现,从2009年开始,商家在清明节期间的促销力度也逐年加大,但促销活动普遍紧扣婚庆、时尚、珠宝等主题,目标消费群体直
7、接锁定年轻人,学会由此建议,商家完全可以借机多做做“孝道文章”,甚至可以打出“怀旧”牌,给予老年群体更多关注,发掘老年人消费市场,更能增强市民的互动。 风起正清明,寻春半出城 青岛市民俗博物馆馆长姜锋讲述清明节由来和风俗 “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石马当道立,纸鸢鸣半空。墦间人散后,乌鸟正西东。”一首范成大的《清明日狸渡道中》记录下了清明春野的全景。踏青、放风筝、烧纸钱祭奠故人,既有凄清悲切的墓祭又有宴乐游赏的风气,哀欢相映,呈现了清明节的独特魅力。近日,我们邀请青岛市民俗博物馆馆长姜锋从风俗变迁、文化传承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