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描述:《虚云老和尚禅七开示一九五三年二月二十二日于上海玉佛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禅七开示《癸巳正月初九日(一九五三年二月二十二日)》于上海玉佛寺 这里的大和尚(苇舫)很慈悲。各位班首师傅的办道心切。加以各位大居士慕道情殷。大家发心来打静七。要虚云来主七。这也可说是一种殊胜因缘。只以我年来患病不能多讲。世尊说法四十余年。显说密说。言教已有三藏十二部之多。要我来说。也不过是拾佛祖几句剩语。至于宗门下一法。乃佛末后升座。拈大梵天王所献金檀木花示众。是时座下人天大众。皆不识得。惟有摩诃迦叶破颜微笑。世尊乃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咐嘱于汝。”此乃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下承当之无上法门
2、。后人笼统。目之为禅。须知大般若经中所举出之禅。有二十余种之多。皆非究竟。惟宗门下的禅。不立阶级。直下了当。见性成佛之无上禅。有甚打七不打七呢。只因众生根器日钝。妄念多端。故诸祖特出方便法而摄受之。此宗相继自摩诃迦叶以至如今。有六七十代了。在唐宋之时。禅风遍天下。何等昌盛。现在衰微已极。惟有金山。高旻。宝光等处。撑持门户而已。所以现在宗门下的人材甚少。就是打七。大都名不副实。昔者七祖青原行思问六祖曰。‘当何所务。即不落阶级。’祖曰。‘汝曾作甚么来。’思曰。‘圣谛亦不为。’祖曰。‘落何阶级。’思曰。‘圣谛尚不为。何
3、阶级之有。’六祖深器之。现在你我根器劣弱。诸大祖师。不得不假方便。教参一句话头。宋朝以后。念佛者多。诸大祖师。乃教参‘念佛是谁。’现在各处用功的都照这一法参究。可是许多人仍是不得明白。把这句‘念佛是谁’的话头放在咀里。不断的念来念去。成了一个念话头。不是参话头了。参者参看义。故凡禅堂都贴著「照顾话头’四字。照者反照。顾者顾盼。即自反照自性。以我们一向向外驰求的心回转来反照。才是叫看话头。话头者。‘念佛是谁。’就是一句话。这句话。在未说的时候。叫话头。既说出就成话尾了。我们参话头。就是要参这‘谁’字。未起时究竟是怎
4、样的。譬如我在这里念佛。忽有一人问曰。‘某甲。念佛的是‘谁’啊。’我答曰。‘念佛是我呀。’进曰。‘念佛是你。你还是口念。还是心念。若是口念。你睡著时何以不念。若是心念。你死了为何不念。’我们就是对这一问有疑。要在这疑的地方去追究它。看这话到底由那里而来。是甚么样子。微微细细的去反照。去审察。这也就是反闻自性。在行香时。颈靠衣领。脚步紧跟前面的人走。心里平平静静。不要东顾西盼。一心照顾话头。在坐香时。胸部不要太挺。气不要上提。也不要向下压。随其自然。但把六根门头收摄起来。万念放下。单单的照顾话头。不。要忘了话头。不
5、要粗。粗了则浮起。不能落堂。不要细。细了则昏沉。就堕空亡。都得不到受用。如果话头照顾得好。功夫自然容易纯熟。习气自然歇下。初用功的人。这句话头是不容易照顾得好的。但是你不要害怕。更不要想开悟。或求智慧等念头。须知打七就是为的开悟。为的求智慧。如果你再另以一个心去求这些。就是头上安头了。我们现在知道了。便只单提一句话头。可以直截了当。如果我们初用功时。话头提不起。你千万不要著急。只要万念情空。绵绵密密的照顾著。妄想来了。由它来。我总不理会它。妄想自然会息。所谓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妄想来了。我总以觉照力钉著这句话头。
6、话头若失了。我马上就提起来。初次坐香好似打妄想。待时光久了。话头会得力起来。这时候。你一枝香可以将话头一提。就不会走失。那就有把握了。说的都是空话。好好用功吧。 初七第二日(正月初十日)开示 打七这一法。是克期取证最好的一法。古来的人根器敏利。对这一法不常表现。到宋朝时始渐开阐。至清朝雍正年间。这一法更大兴。雍正帝在皇宫里也时常打七。他对禅宗是最尊重的。同时他的禅定也是非常的好。在他手里悟道的有十余人。扬州高旻寺的天慧彻祖。也是在他会下悟道的。禅门下的一切规矩法则。皆由他大整一番。由是宗风大振。故人才也出了很
7、多。所以规矩是非常要紧的。这种克期取证的法则。犹如儒家入考试场。依题目作文。依文取考。有一定的时间的。我们打七的题目。是名参禅。所以这个堂叫做禅堂。禅者梵语禅那。此名静虑。而禅有大乘禅。小乘禅。有色禅。无色禅。声闻禅。外道禅等。宗门下这一禅。谓之无上禅。如果有人在这堂中把疑情参透。把命根坐断。那就是即同如来。故这禅堂又名选佛场。亦名般若堂。这堂里所学的法。俱是无为法。无者。无有作为。即是说无一法可得。无一法可为。若是有为。皆有生灭。若有可得。便有可失。故经云。“但有言说。都无实义。”如诵经礼忏等。尽是有为。都属言
8、教中的方便权巧。宗门下就是教你直下承当。用不著许多言说。昔者有一学人参南泉老人。问。‘如何是道。’曰。‘平常心是道。’我们日常穿衣吃饭。出作入息。无不在道中行。只因我们随处缚著。不识自心是佛。昔日大梅法常禅师。初参马祖。问。‘如何是佛。’祖曰。‘即心是佛。’师即大悟。遂礼辞马祖。至四明梅子真旧隐处。缚茆而居。唐贞元中。盐官会下有僧。因采挂杖迷路至庵所。问。‘和尚在此多少时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