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金三角旱地小麦高产栽培集成技术--高志强

黄河金三角旱地小麦高产栽培集成技术--高志强

ID:9077887

大小:1.63 MB

页数:32页

时间:2018-04-16

黄河金三角旱地小麦高产栽培集成技术--高志强_第1页
黄河金三角旱地小麦高产栽培集成技术--高志强_第2页
黄河金三角旱地小麦高产栽培集成技术--高志强_第3页
黄河金三角旱地小麦高产栽培集成技术--高志强_第4页
黄河金三角旱地小麦高产栽培集成技术--高志强_第5页
资源描述:

《黄河金三角旱地小麦高产栽培集成技术--高志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TEL:0354-6287226HTTP://WWW.sxau.edu.cnShanxiAgriculturalUniversityFAX:0354-6287226Email:gaozhiqiang1964@126.com山西农业大学旱地小麦秋播现场观摩暨技术培训会黄河金三角旱地小麦高产栽培集成技术山西农业大学高志强2014年9月24日河南洛阳提纲黄河金三角旱地麦田分布黄河金三角旱地麦田的气候生产条件特点黄河金三角旱地麦田的土壤水分变化规律黄河金三角旱地旱地小麦生育特点提高旱地小麦产量的途径与技术●

2、“三提前”蓄水保墒增产技术黄土高原旱作麦区•该区以太行山、中条山为界,东西切割、走向西南,包括豫西黄土丘陵旱作冬麦区,山西中南部黄土丘陵旱作冬麦区、陕西渭北旱塬及延安地区黄土丘陵旱作冬麦区,并向西延至甘肃东部及宁夏固原黄土丘陵旱作冬麦区,面积约3000余万亩,是我国主要旱地小麦大范围连片产区。由于黄土覆盖较深,一般达30至300余m,地下水埋藏较深、开发困难,除部分黄河沿岸可望进行引黄灌溉外,其余大多为我国永久性旱作麦区。黄河金三角黄河金三角旱地麦田分布山西省旱地小麦500多万亩,陕西省旱地小麦500多万亩,

3、河南省旱地小麦1600万亩。三省旱地小麦面积合计2600万亩。●洛阳市:全市小麦种植面积390万亩左右,旱地小麦220万亩。占全市小麦面积的56%。●渭南市:全市小麦种植面积400万亩左右,旱地小麦200万亩。占全市小麦面积的50%。●运城市:全市小麦种植面积520万亩左右,旱地小麦为230万亩,占种植面积的44%。●临汾市:全市小麦种植面积370万亩左右,旱地小麦为240,占全市小麦面积的65%。黄河金三角气候生产特点•我国旱地小麦生产受自然气候和生产条件的影响大,黄河金三角区域旱地小麦生产的优势与劣势主要

4、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大陆性不稳定的气候特点•气候特点集中体现在降水量少,常年年降水量在400—600mm,年际变幅大;年内分配不均,冬春少雨干旱,夏秋降水集中,7~9月降水占到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而小麦生育期的10~6月份降雨量只有150~230mm。•2、土壤贫瘠,水土流失严重•旱作麦田主要分布在山区与丘陵地区,土壤瘠薄,不仅有机肥源不足,无机营养也很缺乏。大面积中低产旱地麦田土壤有机质普遍低于0.8%、全氮低于0.07%、速效磷多在3~5mg/kg以下,除钾的含量稍高外,氮磷都不能满足小麦正常生

5、长的需求。黄河金三角气候生产特点•3、粗耕粗种,技术覆盖面低•小麦旱薄低产区,大多是交通不便,经济文化落后,科技信息不灵,生产技术的调节效果差,造成投入少技术不到位。•4、土层深厚,蓄水性强•黄土高原区,土层深厚,且土壤蓄水性强。据山西农业大学测定,土壤凋萎含水量为9%~13%,一般旱地小麦根系可以下扎到的3m土层,最大贮水量达1324mm,强大的土壤水库能充分接纳蓄存小麦休闲期也是降水高峰期的自然降水,供旱季小麦生长利用,有利于缓解小麦生育期(10~6月)与降水高峰期(7~9月)的矛盾。黄河金三角气候生产特

6、点•5、小麦籽粒品质好,蛋白质含量高,加工性好。传统的加工产品名气较大的有岐山臊子面、山西刀削面、永济饺子、闻喜北垣馍、稷山麻花等传统名吃。•尤其是当前农产品安全问题的出现,对于农产品的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几年很多人问我要我们基地生产的小麦,我们可以打出我们的品牌。土壤水分循环与积耗规律•1、旱地麦田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特点旱地麦田土壤水分受降水与蒸发的季节变化、根系吸水深度、以及小麦冠层蒸腾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垂直分布的差异。一般可将小麦根系水分利用区分为三个层次:(1)水分剧烈变化层(活跃层)该层在黄土高原半干

7、旱地区,深度约为0-80cm。该层易受大气影响,干湿变化剧烈,在春夏之交易降到凋萎湿度,在雨季短期内可达到最大持水量湿度,一般变动在6%-22%之间,靠近地表的耕层常处于风干状态。(2)水分缓慢变化层(次活跃层)黄土高原半干旱麦区该层约为80-200cm左右,由于此层不易受大气直接影响,水分变化缓慢,土壤湿度一般在10%-22%之间,主要为深层根系耗水。(3)水分稳定层该层深度在黄土高原半干旱麦区,约在200cm以下的土层,一般水分消耗变化不显著,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无物理蒸发的影响,仅有深层根的吸水消耗,但在

8、连续高产耗水较多或遇干旱年份,该层土壤含水也可降到13%以下。旱地麦田土壤水分循环与积耗规律•2、旱作麦田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特点从7月份开始,至来年6月,将土壤水分季节性变化分为四个特征时期:(1)土壤水分积蓄恢复期该阶段在黄土高原麦区山西最早从6月中下旬开始,最晚至10月上中旬,主要经历7~9月,降水约占全年降水的50~60%左右。在无作物生长的休闲裸地上,常年在该阶段末0~200cm土层蓄水可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