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职农业类专业数学教学改革

试论中职农业类专业数学教学改革

ID:9071625

大小:94.43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4-16

试论中职农业类专业数学教学改革_第1页
试论中职农业类专业数学教学改革_第2页
资源描述:

《试论中职农业类专业数学教学改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综合论坛2016年第3期本文DOI:10.16675/j.cnki.cn14-1065/f.2016.03.72试论中职农业类专业数学教学改革□李培莹1、2(1.山西大同大学浑源师范分校2.山西大同浑源职业教育中心山西大同137008)摘要:本文重点分析了中职涉农专业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需要不断明确数学在中职涉农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提升学生教学的主体地位,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配套相关的评价方式,从而实现中职涉农专业的数学教学质量提升。关键词:涉农专业;数学;自信心;评价;教学文章编号:1004-7026(2016)03-0110-02中国图书分类号:G633.6文献

2、标志码:A随着近年来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现代化技术不断更加贴合学生的学习习惯,更加符合教学规律,使得发展,种植、农业机械化、农业经济等专业在现代社会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性不断提升,实现教师与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不断增强,很多涉农专业开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实现中职数学始就业形势进一步好转,中职教育的定位为培养实用教学的双向流动。性人才为主,中职学生需要更多掌握相关专业的应用2.1明确涉农专业数学重要性技能,不断提升实践动手能力、勤于思考能力、创新拓数学是所有应用科学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展能力等。中职教育中涉农专业的数学学习的意义也通过数学的学习可以实现抽象思维

3、、逻辑思维、创新意是比较显著的,农机化、农经等专业都是离不开数学识、发散思维、归纳推理思想等数学理念的有效构建,这一公共课程的理论基础,更加需要数学思维去思考这些思想、思维、意识都是涉农专业课程理论知识认知相关的专业问题,因为数学可以培养逻辑抽象能力、理解的基础和前提。只有不断具备相关的数学思考的创新发散思维、归纳推理能力等,这些思想和能力都形式,才能更好地完成相关的涉农专业的教学任务,进是涉农这些应用专业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一步在学生心中明确数学教学在涉农专业中的重点地1中职涉农专业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位,不仅仅是这些数学思维是这些专业理论知识的认1.1学生参与教学的意识不强

4、知基础,同时还有相关的数学知识也是构建这些专业在中职数学的教学目的不明确,学生参与教学的课程的前置知识。例如,在农业机械化就需要学习机械目的在于取得更好的数学成绩,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原理和设计的相关知识,其中有力学方面的分析都是和手段主要还是填鸭式,教师从头讲到尾,学生就一需要相关数学的矢量计算。另外还有数学中的导数在直听教师的讲授,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意识不强。机械设计等应用领域中有着更多的实际意义和作用。1.2学生的自信心存在差异这些数学理论知识在涉农专业中都可以找到相关的应由于数学的学习存在一定的抽象性、逻辑性,教用实例,因此数学与相关的专业课之间存在着理论基学过程中,一些学

5、生接受起来难度较大,可能是学习础和实践应用的关系。学好数学知识,对更好地构建涉方法出现问题,久而久之,这些中职学生在数学学习农专业课程的网络知识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的自信心不是很高。与此同时,还有一部分学生抽象、2.2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重新定位逻辑思维相对比较强,教学过程中可以很好的掌握相教师需要选择那些具有科学性的教学方法和手关的知识点,他们对数学的学习信心不断增强。段,实现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创造参与中职数学教1.3部分学生转换思维难以形成学的氛围,在教学开始的时候,需要可以设置一些生很多的中职学生在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的时候,活化的案例分析,实现学生参与教学探讨的积极性,一

6、般都是顺着问题的,“顺”着往下思考,从已知条件在教学经过的过程中,设置更好的学生小组讨论和总推出相关的问题的答案,这样的思维方式相对单纯,结发言等,在教学结束之后,可以进一步布置相关的已经不能满足中职数学一些较为复杂问题的解决,这问题,让学生去积极思考,总之在教学全过程实现问些因为现代中职数学问题的解决需要多角度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就进一步树立。例题,不仅有“顺”着往下思考,还需要“转化”着思考,因如,中职数学函数的教学之前,可以给学生布置相关此一些学生的转换思维难以形成。的教学任务。到了课堂上,学生对函数的概念就可以2中职涉农专业数学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实现进一步

7、的拓展,具体措施就是这些教学任务的布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不断应用,使得学生参与置,同时可以结合网络交流平台,实现学生在寝室就中职数学教学的积极性不断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也就可以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交流,不断丰富互动教学进一步提升。将教师传统教授理念进行优化,融入现的外延,这些具体的措施都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有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课前预习的有效性,使其效手段。(下转第112页)作者简介:李培莹(1965.2),性别:男,民族:汉,籍贯:山西省浑源县,职务/职称:讲师,研究方向: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