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豆新品种苏菜豆3 号及其配套栽培技术

ID:9069144

大小:1.50 MB

页数:2页

时间:2018-04-16

菜豆新品种苏菜豆3 号及其配套栽培技术_第1页
菜豆新品种苏菜豆3 号及其配套栽培技术_第2页
资源描述:

《菜豆新品种苏菜豆3 号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优品种中国蔬菜CHINAVEGETABLES2015(10):96-97菜豆新品种苏菜豆3号及其配套栽培技术陈 新 袁星星 张红梅 崔晓艳 陈华涛 刘晓庆 顾和平(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4)势、豆荚商品性等方面选择优良单株。2005年冬苏菜豆3号具有中熟、高产、抗病等优点,季在海南加代F3,选择优良单株。2006年春季从花白色,荚绿白色,结荚集中,荚长22~30产量构成、豆荚商品性好、分枝能力中等、第1花cm,单荚质量12.5g。播种至采收嫩荚约60序节位较低、结荚习性、抗旱、耐湿、抗病虫能力d(天),采收期20~25d(天),一般每667

2、等方面选留优良单株。2006年秋季至2008年春季2m产量2500kg左右。继续从产量构成、豆荚商品性好、第1花序节位较低、结荚习性、抗逆性、抗病性等方面选出第23菜豆具有播期弹性相对较大,品种适应性较号株系为优良单株。2008年秋季海南加代扩繁第广,鲜荚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等优点,是我国出口23号株系。2009~2011年进行新品系比较,同时速冻豆类蔬菜主要品种之一。江苏省菜豆年种植面在江苏省南通、淮安、南京、苏州等地进行多点试2积2.7万hm(40万亩)左右,每年的市场供应时验,综合性状优良。2012~2014年在江苏省保护地间长达7~8个月。但是,目前高产优质、抗逆

3、、和露地进行示范种植,目前年种植面积53.3~66.7综合性状优良的菜豆品种不多,选育高产、优质、hm2(800~1000亩)。该品系于2015年2月通过综合抗性能力强的菜豆新品种显得尤为必要。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并定名为苏菜苏菜豆3号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以豆3号。苏菜豆1号为母本,78-209为父本杂交后,采用2 品种特征特性 系谱法育成的菜豆新品种。2010~2012年在江苏苏菜豆3号中熟,幼苗绿色,苗期长势强,省保护地和露地进行示范推广,目前年种植面积在成株蔓生,叶片绿色,叶卵圆形,花白色,荚绿白253.3hm(800亩)以上。该品种于20

4、15年2月通色。播种至采收嫩荚约60d(天),采收期20~25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适宜江苏省d(天),全生育期80d(天)左右。株高3.5m左右,及相邻省份作春、秋季大棚和秋季露地栽培。荚长22~30cm,荚宽0.99cm,荚厚1.0cm,结荚1 选育过程节位为第5~7节,结荚率高,单株结荚38.5个,2004年春季按照优质、抗病、高产的育种目单荚质量12.5g。耐采性好,品质优。2013~2014标,以综合性状优良的苏菜豆1号为母本,以早熟、年参加江苏省区域试验,苏菜豆3号两年平均每抗病的育种材料78-209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当667m

5、2产量为2539.17kg,比对照苏菜豆1号增产代得到37个荚。同年在海南加代F1,2005年春季14.06%。两年区域试验结果表明,苏菜豆3号田间加代F2,并进行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比较,从生长耐热性强,耐低温弱光性强,对叶霉病、病毒病的抗性强,耐瘠、耐盐碱、耐旱性较强。适合江苏省陈新,副所长,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豆类作物的遗传育种研究,电及相邻省份作春季大棚、秋季露地或大棚栽培。话:025-84391362,E-mail:cx@jaas.ac.cn3 配套栽培技术收稿日期:2015-04-08;接受日期:2015-07-153.1 播种 长江中下游地区露地栽培4

6、~7月播基金项目: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CARS-09),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BE2013379),江苏省农业自主创新基金项目〔CX(14)2140〕种。江苏省内春季大棚栽培于3月中下旬播种,保—96—《中国蔬菜》学术论文下载www.cnveg.org2015(10):97-99中国蔬菜CHINAVEGETABLES新优品种2015年广东省蔬菜审定品种刘 凯 司徒志谋 陈坤朝(广东省种子管理总站,广东广州510500)产量表现:2012年春季参加广东省区域试验,红樱1号番茄2平均每667m前期产量1021.1kg,比对照红箭增2选育单位:广州市农业科学

7、研究院产20.11%,差异极显著;每667m总产量1734.6特征特性:一代杂种。无限生长类型,植株生kg,比对照增产22.58%,差异极显著。2012年秋2长势强。从播种至始收春季103d(天)、秋季94d季复试,平均每667m前期产量1242.0kg,比对2(天),全生育期春季138d(天)、秋季145d(天)。照红箭增产21.16%,差异极显著;每667m总产第1花序节位为第9.0~9.6节,第1花序坐果率量2315.2kg,比对照增产17.89%,差异极显著。75.51%~82.60%,整株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正文描述:

《菜豆新品种苏菜豆3 号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优品种中国蔬菜CHINAVEGETABLES2015(10):96-97菜豆新品种苏菜豆3号及其配套栽培技术陈 新 袁星星 张红梅 崔晓艳 陈华涛 刘晓庆 顾和平(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4)势、豆荚商品性等方面选择优良单株。2005年冬苏菜豆3号具有中熟、高产、抗病等优点,季在海南加代F3,选择优良单株。2006年春季从花白色,荚绿白色,结荚集中,荚长22~30产量构成、豆荚商品性好、分枝能力中等、第1花cm,单荚质量12.5g。播种至采收嫩荚约60序节位较低、结荚习性、抗旱、耐湿、抗病虫能力d(天),采收期20~25d(天),一般每667

2、等方面选留优良单株。2006年秋季至2008年春季2m产量2500kg左右。继续从产量构成、豆荚商品性好、第1花序节位较低、结荚习性、抗逆性、抗病性等方面选出第23菜豆具有播期弹性相对较大,品种适应性较号株系为优良单株。2008年秋季海南加代扩繁第广,鲜荚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等优点,是我国出口23号株系。2009~2011年进行新品系比较,同时速冻豆类蔬菜主要品种之一。江苏省菜豆年种植面在江苏省南通、淮安、南京、苏州等地进行多点试2积2.7万hm(40万亩)左右,每年的市场供应时验,综合性状优良。2012~2014年在江苏省保护地间长达7~8个月。但是,目前高产优质、抗逆

3、、和露地进行示范种植,目前年种植面积53.3~66.7综合性状优良的菜豆品种不多,选育高产、优质、hm2(800~1000亩)。该品系于2015年2月通过综合抗性能力强的菜豆新品种显得尤为必要。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并定名为苏菜苏菜豆3号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以豆3号。苏菜豆1号为母本,78-209为父本杂交后,采用2 品种特征特性 系谱法育成的菜豆新品种。2010~2012年在江苏苏菜豆3号中熟,幼苗绿色,苗期长势强,省保护地和露地进行示范推广,目前年种植面积在成株蔓生,叶片绿色,叶卵圆形,花白色,荚绿白253.3hm(800亩)以上。该品种于20

4、15年2月通色。播种至采收嫩荚约60d(天),采收期20~25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适宜江苏省d(天),全生育期80d(天)左右。株高3.5m左右,及相邻省份作春、秋季大棚和秋季露地栽培。荚长22~30cm,荚宽0.99cm,荚厚1.0cm,结荚1 选育过程节位为第5~7节,结荚率高,单株结荚38.5个,2004年春季按照优质、抗病、高产的育种目单荚质量12.5g。耐采性好,品质优。2013~2014标,以综合性状优良的苏菜豆1号为母本,以早熟、年参加江苏省区域试验,苏菜豆3号两年平均每抗病的育种材料78-209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当667m

5、2产量为2539.17kg,比对照苏菜豆1号增产代得到37个荚。同年在海南加代F1,2005年春季14.06%。两年区域试验结果表明,苏菜豆3号田间加代F2,并进行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比较,从生长耐热性强,耐低温弱光性强,对叶霉病、病毒病的抗性强,耐瘠、耐盐碱、耐旱性较强。适合江苏省陈新,副所长,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豆类作物的遗传育种研究,电及相邻省份作春季大棚、秋季露地或大棚栽培。话:025-84391362,E-mail:cx@jaas.ac.cn3 配套栽培技术收稿日期:2015-04-08;接受日期:2015-07-153.1 播种 长江中下游地区露地栽培4

6、~7月播基金项目: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CARS-09),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BE2013379),江苏省农业自主创新基金项目〔CX(14)2140〕种。江苏省内春季大棚栽培于3月中下旬播种,保—96—《中国蔬菜》学术论文下载www.cnveg.org2015(10):97-99中国蔬菜CHINAVEGETABLES新优品种2015年广东省蔬菜审定品种刘 凯 司徒志谋 陈坤朝(广东省种子管理总站,广东广州510500)产量表现:2012年春季参加广东省区域试验,红樱1号番茄2平均每667m前期产量1021.1kg,比对照红箭增2选育单位:广州市农业科学

7、研究院产20.11%,差异极显著;每667m总产量1734.6特征特性:一代杂种。无限生长类型,植株生kg,比对照增产22.58%,差异极显著。2012年秋2长势强。从播种至始收春季103d(天)、秋季94d季复试,平均每667m前期产量1242.0kg,比对2(天),全生育期春季138d(天)、秋季145d(天)。照红箭增产21.16%,差异极显著;每667m总产第1花序节位为第9.0~9.6节,第1花序坐果率量2315.2kg,比对照增产17.89%,差异极显著。75.51%~82.60%,整株坐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