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道义论、功利主义和德性论

浅析道义论、功利主义和德性论

ID:9064903

大小:3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16

浅析道义论、功利主义和德性论_第1页
浅析道义论、功利主义和德性论_第2页
浅析道义论、功利主义和德性论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析道义论、功利主义和德性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析道义论、功利主义和德性论摘要:伦理学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伦理学理论主要有三种:道义论、功利主义和德性论。本文通过对三者内涵、特征、发展渊源等方面的具体的阐述系统分析它们的不同与联系。关键词:道义论,功利主义,德性论伦理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见义勇为”、“见利忘义”、“落井下石”、“火上加油”等等诸如此类的日常用语都蕴含着深刻的伦理学思想。传统规范伦理学有三种形态,即道义论、功利主义与德性论。下面我们就具体的分析一下他们各自的内涵及特征等方面。道义论,顾名思义,它集中注意于“道义”即道德动机,把义务或职责看作是中心概念,是一种以根据责任而行动为基

2、础的伦理学。道义论主张人与行为道德与否,不是行为的结果,而是行为本身或行为依据的原则,即行为动机正确与否。凡行为本身是正确的,或行为依据的原则是正确的,不论结果如何都是道德的。可见道义论侧重的是道德行为动机,不注重行为的后果,而诉诸一定的行为规则、规范及标准,它理论的核心是义务和责任。也就是说,一个行为的正确与否,并不由这个行为的后果来决定的,而是由这个行为的动机和标准来决定的,注重的是这个行为的动机是否是“善”的,行为的本身是否体现了预设的道德的标准,这样就突出了道义理性的地位,把道义行为的内在本质认定为是预设的和普遍的。弗兰克纳说过:“道义论主张,除了行为或规则的效果的善恶之外,还有其

3、它可以使一个行为或规则成为正当的或应该遵循的理由—这就是行为本身的某种特征,而不是它所实现的价值。”回望历史,道义论的典型代表要追溯到中国春秋时期的儒家伦理思想。“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以义为上”等思想把“义”与“利”作了鲜明的定位。这一时期的“道义”指的是对封建礼教道德原则和规范的遵守。孟子在此基础上把“义”与“利”绝对的对立起来,指出“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这样,以“义”抑“利”的思想成为了中国道义思想的核心,并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就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从理论上把“义”放在了社会生活的正统位置之上。在宋明理学之中明确地提出“不论利害,惟看义当为与不当为”。至此,中国在道义

4、论学理上把“义”界定为了轻后果与结论,重规范与动机的道德行为标准。正所谓“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在近代道义论研究中成就最大的要数康德。他认为道德行为的动机是善良意志,这种善良意志不是因功利而“善”,而是因其自身而“善”的“道德善”。主张的“从义务出发”、甚至是“为义务而义务”的道义论。他指出:“善和恶的概念必定不是先于道德法则被决定的,而只是后于道德法则并且通过道德法则被决定的。”通过深入辨析“幸福”与“德性”或者“幸福论”与“德性论”、辨析“不完全义务”与“完全义务”等等具有悖论性质的概念范畴,康德最终证明,道德的“善良意志”及道义动机,才是人类道德行为的真正动力和源泉,才是

5、人类赢得道德尊严、实现真正的普遍人类目的的真正根基。再深入认识,我们可以看出道义论的几个特点。首先,以社会和群体的利益分配的公平、公正为考量目标。它所关注的重心更多的是所有道德主体之间的权益的公平分配和合理安排。其次,追求一种普遍主义的有效性的道德规范和绝对道义性。这种诉求,源于它对道德判断条件的前提性依赖:一行为在道德上是否正当合理,应当看它是否与某种确定的道德原则或规范相符。这样一来,道德原则和规范就成为行为是否符合道义的评价标准。还有,强烈要求一种形式化的规范程序,常常表现出伦理学的形式主义或程序主义。最后,从内涵得出,道义论与动机论是相互呼应的。与道义论相反,功利主义主张人的行为道

6、德与否,看行为的结果。凡行为结果给行为者及其相关的人带来好处,或带来利大于弊的行为,则是道德的,否则就是不道德。人们经常思考:做某件事值得不值得?做某件事合算不合算?人们也常说:“两利相衡取其大,两害相较取其轻”。或者告诫朋友,不要占便宜,“占小便宜、吃大亏”。凡此种种说明人们在当下的思想与行为是在功利论道德意识支配下采取的。简言之,利益、功名支配人们的行为。当代美国道德哲学家弗兰克纳给功利论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他说:“功利原则十分严格地指出,我们做一件事情所寻求的,总的说来,就是善(或利)超过恶(或害)的可能最大余额(或者恶超过善的最小差额)。”功利论认为道德的根本意义是对人的行为本身的

7、道德价值评价,而一行为善恶好坏的性质和程度,最终取决于该行为所产生的实际结果,该行为结果必须是实质性的、且首先是相对于行为主体自身而言,其次才是相对于其他相关群体或个体。换句话说,功利论重视道德行为的基本价值意义首先在于:它是否实现了该道德行为主体的道德目的?在何种程度上实现或达成了该主体的道德目的?目的的达成即是道德的善,达成程度愈高,其道德善性就愈充分,道德价值就愈高;反之,则是道德的恶。道德目的不仅与主体的行为动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