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县地名志—珠珊公社概况

新余县地名志—珠珊公社概况

ID:9064352

大小:30.63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4-16

新余县地名志—珠珊公社概况_第1页
新余县地名志—珠珊公社概况_第2页
新余县地名志—珠珊公社概况_第3页
新余县地名志—珠珊公社概况_第4页
新余县地名志—珠珊公社概况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余县地名志—珠珊公社概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新余县地名志(1986版)——珠珊公社概况珠珊公社位于县城南面3公里处。驻地潭口村。东与水西公社交界,南与良山公社接壤,西北与河下、沙土公社隔河相望,北靠袁河与县城分界。总面积59.32平方公里。下辖18个大队,187个生产队,95个自然村,6386户,3035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93人,均属汉族。  沿用原珠珊乡驻地珠珊村得名。解放前属洋津区,下分塘下、鹏湖、潭口、洋津四个乡,18个保。解放初中洲、石洲、洲下,洞头五个乡属沙陂区。鹏湖、炉下、亭孜乡,属洋津区。合作化时成立14个高级社。1958年成立珠珊公社。  地处袁河冲积平

2、原,阡陌连片,地势较低。南端边缘丘陵绵延,北部袁河蜿蜒环抱。几条较大的山溪水,流贯本境西部和东部,主干袁惠渠横贯中部,流经东部的湾里,在此分叉成南北两条干渠。南干渠直奔向东。北干渠向北穿过袁河涵道。水源充沛,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尤其是袁河泥沙冲积,形成很多沙洲,适宜种植棉花,是重点棉区,皮棉总产7972担。耕地面积32557亩,其中水田17474亩,旱地15083亩。另有山林面积5万亩。粮食总产1761万斤。因田少人多,大部分劳动力投入副业生产。现有社办企业8个,职工236人,总产值985700元。汽车5辆,拖拉机64台,其中

3、手扶拖拉机50台。  文教卫生事业发展很快。现有中学4所,小学18所,教职工265人,学生6840人,医院1所,病床23张,医务人员25人。队队有医疗站,卫生员47人。卫生面貌大大改观。   [潭口大队]  公社驻地。座落平地田畈中。西北袁河环绕,东部吉新公路纵贯。辖6个生产队,3个自然村,294户,1443人。耕地1329亩。解放前属洋津区潭口乡。解放初属洋津区珠珊乡。公社化时,由友爱高级社改称友爱大队,后为潭口大队。  潭 口  公社、大队驻地。介于袁河与吉新公路之间。294户,1444人。1930年曾建立乡苏维埃政权。[胡氏

4、族谱]昌期于宋宝元年间自新昌县博访名师,见此山川秀丽,遂择而卜居。村建袁河水潭出口处,故名。胡慎尧,江西师院毕业,现任江西师院体育系主任。  周 家  紧靠潭口西偏北0.1公里处。93户,463人。[周氏族谱]右益于明泰定间由庐陵客游潭溪,览山水秀丽,遂筑室而居。  李 家  与潭口毗屋相连。东有吉新公路通过。33户,154人。[李氏族谱]秉衍于明天启年间由石洲老屋迁此。  [石洲大队]  位于公社驻地北4公里处。袁河南岸沙洲上,东部北干袁惠渠在此通过袁河涵道。辖22个生产队,8个自然村,550户,2162人。耕地2217亩。解放

5、前属洋津区塘下乡第五保。解放初属沙陂区炉下乡。1955年属洋津区炉下乡。1957年成立珠珊高级社。1958年改为石洲大队。1969年属卫东大队。1972年仍属石洲大队。  廖 家  大队驻地。座落袁河沙洲平地上,河渠环绕。45户,259人。[刘氏族谱]清同治年间由屋分居。以原居廖姓得名。  上 屋  在廖家北偏西0.6公里田畈中央。131户,633人。[刘氏族谱]义宗于南宋高宗元年自长沙徙居喻邑石洲石滩口。因被洪水冲塌,兄弟五个各择地建居。老大、老二迁居上屋,老四、老五分居中屋、老屋。以河流方位得名。  中 屋  位于廖家北偏东0

6、.5公里处,村东紧靠袁惠渠道。108户,516人。[刘氏族谱]义宗于南宋高宗元年从湖南长沙徙居石洲沙滩口。后洪水冲塌,遂迁上屋和老屋的中间建居而得名。  老 屋  位于廖家西偏北0.4公里处,西靠袁河。90户,496人。[李氏族谱]唐宣宗大中年间遭兵祸由袁洲徙居喻邑之渺滩定居。长子居原村,次子隔原村0.4公里处另建一村,故有新、老屋之分。  秧 田  紧靠廖家西偏北0.1公里田畈中。35户,169人。[刘氏族谱]义宗于南宋高宗元年从湖南长沙徙此。村建于好田(俗称秧田)中间而得名。  吴 家  位于廖家东0.4公里平地。西靠袁惠渠道

7、。25户,168人。[西丘吴氏族谱]明正德年间自盘古徙居于此。  新 屋  位于廖家西南0.5公里,西濒袁河,南靠小江。58户,285人。[李氏族谱]唐宣宗大中年间,因遭兵祸由袁州徙居喻邑之渺滩定居。因从兄居地分建新村,故名新屋。  龙 巢  位于廖家南偏东0.8公里袁惠渠道旁。因村址低洼,小溪曲环,中间似卧龙之巢,故名。[刘氏族谱]清乾隆二十年,汝胜由石洲中屋分此。  [中洲大队]  位于公社驻地东北6公里袁河沙洲平地上,东北袁河环抱,与水西公社隔河相望。辖13个生产队,10个自然村,500户,2364人。耕地2193亩。解放前

8、属洋津区塘下乡。解放后属洋津区鹏湖乡。合作化时为中洲、爱民高级社,公社化时友爱,中洲二个高级社并为中洲大队,属珠珊公社。1969年转为东风大队。后又分为中洲、鹏湖两个大队。  刘 家  大队驻地。东北紧靠袁河。84户,416人。[刘氏族谱]北乾之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