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064313
大小:10.24 MB
页数:107页
时间:2018-04-16
《现代农业园区规划建设与管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与管理周应恒教授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报告提纲一、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背景与机理二、现代农业园区的功能与类型三、现代农业园区规划与建设四、不同类型农业园区的建设与运营2015-2-2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一、园区发展的背景与机制•发展现代农业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时代强音•小农经济为主体的传统农业体系如何走向现代?•现代农业:现代化装备,现代科技,现代发展理念,现代经营形式,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农民•小农的知识局限与风险厌恶特点决定了,发展现代农业需要示范推广。•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作为现代集约型农业示范
2、窗口的农业科技园应运而生,并快速发展。2015-2-2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3背景与概念•2001年科技部,农业部等六部委员联合启动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项目,首批评出全国21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各地政府快速推进,不断创新。各类农业科技园、科技示范园;高效农业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旅游休闲园,生态农业园,农产品物流园等等不断涌现•2008.10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决议明确写道:“继续办好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2010.9农业部关于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发布•江苏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南京市-18个
3、现代农业示范区•2011初科技部再次批准第三批27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本报告统称现代农业园区2015-2-2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4现代农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是以技术密集为主要特点,以科技开发、示范、辐射和推广为主要内容,以促进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目标。•不断拓宽园区建设的范围,打破目前形式上单一的工厂化、大棚栽培模式,把围绕农业科技在不同生产主体间能发挥作用的各种形式,以及围绕主导产业、优势区域促进农民增收的各种类型都纳入园区建设范围。2015-2-2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5农业园区发展背景•背景分析一•
4、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大大提高,要求生产要素重新组织,在组织形式上有所突破。而园区正是这样一种新的组织形式。•背景分析二•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计划经济时代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出现了困境,而农业示范园的出现,为农业新技术推广、农业科技与农村经济紧密结合找到了一条有效的途径。•背景分析三•农业科技园区是世界先进农业设施和高新技术对我国传统农业冲击的产物。这种冲击首先来自于在北京的以色列示范农场和上海孙桥引进的荷兰全套玻璃温室和工厂化农业生产技术,这两个农场通过全套引进国外的温室设施
5、、优良品种、高效栽培技术和计算机管理等技术并进行示范,使国人看到了世界现代农业的崭新风貌,引出跟风热潮。•背景分析四•发展农业科技园区是实现我国农产品与国际市场接轨、应对WTO挑战的现实选择。园区以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龙头带动方式为主要手段,易于实现对农产品品质的控制,有利于参与国际竞争。•背景分析五•农业科技园区也是都市休闲和观光农业需求的产物。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城市居民在寻求一种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节假日的增多进一步促进了旅游市场的繁荣,农业园区则是休闲度假的一个较好的去处。现代农
6、业园区发展的理论根据•现代科技的推广与普及机制•农业的多功能发展需求•现代农业的集约化化要求2015-2-2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7农业园区建设的相关理论•农业区位理论•以城市为中心,按照离城市远近来划分不同的农业类型区。对农业园区的空间布局和不同生产基地的合理分工,具有指导意义。•发展极理论•强调中心城市作为产业中心和市场枢纽的作用。中心城市作为发展极,一方面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集聚生产要素,另一方面又把增长和发展方向通过技术、组织、要素、信息等渠道向其周边地区扩散,从而使区域经济通过多层次的发展极在不同的点上带动经济
7、增长。农业园区应成为区域农业经济的增长极,农业园区应通过集聚和扩散农业新技术,带动周边农村的发展。•复合生态农业理论•认为农业生态系统是由农业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农业环境与资源(大气、土壤、水域)和农业技术经济(农业商品交换、农业组织管理、农业科技教育)等3个二级子系统9个三级子系统组成,形成严格有序的结构,各子系统之间必须协同有序地运行。要求农业园区以促进复合生态农业的发展为核心,以合理利用资源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合理增加农业科技投入为手段,使园区持续、稳定、高效、协调地发展。农业园区建设的相关理论•高新技术
8、改造传统农业理论•强调高新技术对传统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阶段的渗透,利用高新技术延伸农业产业链,扩大农业的关联产业。对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目标定位、发展方向、运作手段和经营模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农业接口工程理论•在现代集约持续农业中的能量、物质、信息汇集交换场所称为接口,认为农业接口工程是由肥料工程、饲料工程、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