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模式创新的探索—武汉大学的改革实践

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模式创新的探索—武汉大学的改革实践

ID:9063287

大小:215.89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16

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模式创新的探索—武汉大学的改革实践_第1页
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模式创新的探索—武汉大学的改革实践_第2页
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模式创新的探索—武汉大学的改革实践_第3页
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模式创新的探索—武汉大学的改革实践_第4页
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模式创新的探索—武汉大学的改革实践_第5页
资源描述:

《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模式创新的探索—武汉大学的改革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模式创新的探索——武汉大学的改革实践周叶中夏义堃宋朝阳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既是当今时代各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也是深化我国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突破口。多年来,武汉大学坚持以“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创新是研究生教育的主旋律”为宗旨,积极营造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氛围,着力搭建跨学科研究生招生、培养平台,努力探索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与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紧密结合的跨学科人才培养路径,强化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质量监控,以点带面,有力推动了全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一、招生改革:从学科取向到跨学科取向的实践探索学校敏锐地认识到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决定了研究生

2、教育的开放性与跨学科性。早在1997年,就组建了战略管理研究院,坚持“教学相长,研学互动”的人才培养理念,开始了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尝试。2004年,学校明确提出要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为进一步突破长期以来导师观念中的学科固化限制,学校先后组织跨学科对话、跨学科论坛等活动,同时,将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注入到导师培训内容体系,重点强调了跨学科培养符合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核心是从学科分化式培养走向学科整合式培养,进而推动学校研究生招生、培养以及学位点建设改革。1.搭建平台,夯实研究生跨学科招生、培养的基础自2005年开始,学校改变了以往按学科归属划分院系和研究生培养单位的通行做法,

3、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和学科特色,通过与中央部委或湖北省、武汉市联合组建的方式,先后成立了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边界研究院、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高等研究院、水文水资源研究中心、医学研究院等一批集跨学科科研合作与研究生招生、培养为一体的平台机构,实行单独招生和重大科研项目驱动的跨学科人才培养。国家协同创新计划启动后,学校进一步整合学科资源和研究力量,成立了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等8个具有多学科、多功能综合优势,联合学界、业界国内外创新力量的综合性跨学科平台,并专门出台了《武汉大学协同创新中心研究生培养制度》,在招生指标和奖助体系

4、、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重点支持。近几年,上述平台招收博士研究生的人数逐年递增,2014年这几个平台共招收博士研究生185名,比上年增加了20%。2.拓宽口径,探索研究生跨学科招生形式的创新学校一方面调动导师跨学科培养研究生的积极性,鼓励导师结合科研项目需求跨学科单独招收或合作招收研究生。同时,大力支持考生跨学科报考,在推免生接收工作中,要求院系制定具体政策吸引优秀本科生跨学科推免,物理、通讯、摄影测量与遥感等学科博士生招生简章中还取消了跨学科考生以往加试相关专业课程的做法;另一方面,在招生选拔方式上大胆探索,如扩大导师自主权,推行博士研究生入学考核制、优秀人才单独选拔制,为跨学科优秀生源的招

5、录拓展渠道。此外,学校还加大了研究生入学考试方式的改革,在考试科目设置、笔试试题设计、面试等方面,侧重对考生知识体系的综合性和学科视野的开阔性等方面的考查,努力营造有利于优秀跨学科考生脱颖而出的招录氛围,从而吸引了一大批具有跨学科背景和从事跨学科研究潜力的优秀生源,仅2014年学校就录取了跨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477人,约占当年博士生招生人数的32%。二、培养模式改革:从跨学科特区试点到大面积推广的实践深化1.设立特区,开展博士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模式改革试点2011年,学校启动了“博士研究生跨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区”项目,着力在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等方面先试先行,努力破解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

6、体制机制性障碍(见图1):指标单列重大项目导向组建跨学科导师团队以硕博连读生、直博生为主签订跨学科培养任务书专家组评审择优选拔建立导师团队沟通机制个性化培养方案实验室轮转能力导向的过程考核海内外联合培养结果导向的目标考核跨学科自主研究资助跨学科试验区奖学金跨学科学术沙龙跨学科学位评定委员会图1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跨学科培养试验区基本架构(1)以重大科研项目跨学科人才需求为导引,组建了一批融合国内外一流师资的跨学科导师团队。如邓子新院士领衔的生物医药团队、舒红兵院士领衔的免疫学与基础医学组合团队、庞代文教授领衔的生物医药分析化学组合团队。导师团队以承担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科研项目为依托,以跨学

7、科科研团队为基础,组建融合海内外以及多学科师资的高水平导师团队,集体商定博士生跨学科招生与培养计划,形成主副导师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的研究生跨学科指导任务体系。(2)定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导师团队结合项目研究进展与人才培养预期,向学校提出进入跨学科试验区的申请,通过答辩评审,与学校集体签订跨学科人才培养目标任务书,实行招生指标单列,招生对象以优秀博士生、直博生和硕-博连读生为主。培养任务立足于复合型知识体系与能力体系的建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