莴苣及苋菜的杂交制种方法

莴苣及苋菜的杂交制种方法

ID:9052573

大小:1.40 MB

页数:2页

时间:2018-04-16

莴苣及苋菜的杂交制种方法_第1页
莴苣及苋菜的杂交制种方法_第2页
资源描述:

《莴苣及苋菜的杂交制种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栽培管理中国蔬菜CHINAVEGETABLES2014(11):94-95莴苣及苋菜的杂交制种方法陈炯炯(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园艺植物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0)16:00。阴雨天气不利于莴苣的开花和散粉,杂交莴苣及苋菜属于高度自交植物,莴苣由成功率较低,因此建议阴雨天不要进行杂交。于开花时间短,一朵花有多朵小花组成,导致1.2 杂交方法 在莴苣花半开还未散粉前,用小镊莴苣真杂种获得非常困难;苋菜同样存在因一子轻轻夹住花药,只拔出花药部分,由于柱头包裹在个花序小、花多等因素造成的杂交困难。本文花药里面,因此在去雄过程中,一定注意不能连花柱

2、详细介绍了莴苣和苋菜的杂交过程,为莴苣和一起拔出。拔出花药后,可以看到分叉的柱头。1朵苋菜新品种的创制提供了基础。莴苣花是由20多朵舌状小花组成,分2~3轮排布。需仔细检查每一朵舌状小花的花药是否去干净,如有莴苣为菊科莴苣属,包括生菜、莴笋和油麦菜。破损花药残留于小花中,则无法去除,建议去除该舌莴苣花为舌状花、花小,柱头包裹在花药里面,1状小花。待小花花药彻底去干净后,可用小喷壶喷清朵花由20多朵舌状小花组成。莴苣的花无法在蕾水冲洗莴苣花,再用干净的纸吸干花中水分,等待授期去雄,只能在开花期进行去雄,这就给真杂种的粉。当父本开花散粉后,直接摘取有花粉的花,给去获得带来不

3、便。由于莴苣花结构特别、开花时间短,雄后的母本授粉,授粉后可以看到黄色花粉沾到母本致使杂交非常困难,这为莴苣杂交育种及新种质资花的柱头上,无须套袋(图1),并在授粉后的莴苣源的创制带来不便。母本花花托部位贴上标签纸,作为杂交标记。授粉后苋菜为穗状花序,花较小,去雄以及花粉收10~15d(天)可以采收杂交种子。集困难,同样存在杂交困难的问题。针对上述杂交2 苋菜的杂交制种技术困难的问题,本文详细描述了莴苣及苋菜的杂交技湖北武汉地区,苋菜12月中旬播种,翌年6月术,该方法获得的真杂种率高,为科研以及莴苣新初可进行杂交。苋菜为穗状花序,雌雄异花。由于花种质资源的创制提供方便

4、,也为苋菜育种和群体构序的子花发育期不同,顶端花发育较慢,因此可以去建提供基础。除顶端花序。通过肉眼观察,一般两朵雌花中间夹有1 莴苣的杂交制种技术一朵雄花,雄花带黄色花药,因此可在未开花时用1.1 杂交时间 湖北武汉地区,莴苣12月中旬在镊子从上到下去除雄花。为保证真杂种率,在杂交塑料大棚播种,翌年5月初便可进行杂交。当温度后的7d(天)内,都应检查雄花是否去除干净。可不超过35℃时,莴苣都可进行杂交,开花时间会在每天早晨7:00去除未开花或当天开花而未散粉的随温度和光照的不同而变化,一般晴天温度越高,雄花,并检查其他进一步发育的雄花。杂交当天,从开花时间越早。2

5、5~30℃期间,晴天莴苣开花时父本中收集大量未散粉的花药,放置在干燥的玻璃皿间在上午6:30~10:00,阴雨天气在13:00~中,半小时后花药会自动散粉,也可轻轻触碰已经散粉的花药,使花粉落在干燥的玻璃皿中。利用细毛笔陈炯炯,副教授,专业方向:蔬菜分子生物学,E-mail:jjchen@蘸上足够花粉,涂抹于张开的雌花柱头上(图2)。mail.hzau.edu.cn重复3d(天)授粉工作,便可获得一定的杂交种。收稿日期:2014-08-19;接受日期:2014-09-22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662014PY031)授粉后15d

6、(天)可以采收杂交种子。—94—《中国蔬菜》学术论文下载www.cnveg.org中国蔬菜CHINAVEGETABLES栽培管理ABCDABCDEFGHIEFGHI图1 莴苣的杂交过程A,准备去雄的莴苣花;B、C,莴苣花去雄过程;D,去雄后的莴苣花;E、F,冲洗多余的花粉;G、H,授粉过程;I,授粉后的莴苣花。雌花雄花ABCD图2 苋菜的杂交过程A,苋菜去雄及花粉收集;B,苋菜花药收集到干燥的培养皿中;C,准备杂交的花粉;D,授粉过程。·信息·番茄由小到大的秘密——番茄基因组学研究又一重要成果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所研究员黄三文领导的国际番茄变异组研究团队对世

7、界各地的360份番茄种质进行了重测序分析,构建了完整的番茄遗传变异组图谱,为揭示番茄的进化历史、基因挖掘和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最新研究成果以长篇幅论文在线发表于2014年10月13日的《NatureGenetics(自然·遗传学)》杂志。该研究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功能基因组创新团队近年来在《Nature》、《NatureGenetics》、《PNAS》、《PLoSGenetics》等刊物上发表多篇研究论文后,又一次在国际知名杂志发表的重要研究成果。如今食用的大果栽培番茄是由野生番茄驯化而来的。在长期的驯化过程中,野生番茄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