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桑赤锈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

广西桑赤锈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

ID:9042128

大小:249.8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15

广西桑赤锈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_第1页
广西桑赤锈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_第2页
广西桑赤锈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_第3页
资源描述:

《广西桑赤锈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48卷第3期广东蚕业Vol.48,No.32014年9月GUANGDONGCANYESep.2014DOI:10.3969/j.issn.2095-1205.2014.03.10广西桑赤锈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1,221,2*安慧银秀菊崔萍(1.广西大学,广西南宁530004;2.河池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广西宜州546300)摘要桑春孢锈菌(AecidiummoriBarclay)是引起广西桑赤锈病的主要病原菌。本研究以改良的PDA培养基为基础配方,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pH值和温度对该菌株菌丝生长和孢子产生情况的影响。研究发

2、现,在改良的PDA培养基中,桑春孢锈菌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硝酸钠,最适pH值为7~8;致死温度为60℃经10min。关键词桑赤锈病;桑春孢锈菌;生物学特性中图分类号:S88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205(2014)03-29-03[3,4]近年来,广西桑园种植面积迅速增加,桑园和对该菌株扩增18SrRNA片段序列同源性分病害的发生也越来越严重。桑赤锈病是由桑春孢析及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确定该菌株为桑春孢锈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真菌病害,其分布广,危锈菌(AecidiummoriBarclay)。本文对其生物

3、学特害范围大,属于广西常见的桑树病害,对桑蚕生性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桑春孢锈菌的致病机理和产有着重要影响。桑赤锈病俗称金桑、金叶等,桑赤锈病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为害桑树幼叶、嫩芽、新梢、花及桑椹等。叶片1材料与方法发病时,叶子正反两面散生橙黄色小点,而后逐渐增厚隆起,颜色变黄,散发出橙黄色的锈孢子,1.1桑赤锈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布满全叶;嫩芽被害后畸形或弯曲,不能萌发;1.1.1不同碳源对菌丝生长和孢子形成的影响新梢、叶柄、叶脉染病后也出现弯曲畸形,沿维以改良的PDA培养基为基础配方,供试碳源管束方向呈纵条状扩展;桑花染病呈不规则

4、膨大;为麦芽糖、甘露醇、可溶性淀粉等9种,以不加桑椹染病后变黄,后期布有橙黄色粉末[1-3]。广西碳源作为对照,用含有相当碳的多种碳源代替改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雨量充沛,这种气候条良PDA培养基中的20g葡萄糖。用5mm打孔器件非常有利于桑赤锈病的发生,桑赤锈病在广西在活化的病原菌菌落边缘打取菌块,将菌块移入每年4月-10月均有发生,一年中可发生7–8含不同碳源的培养基上,每处理重复3次,28℃次侵染循环,其中以8月-10月发病较为严重。培养5d后,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观察菌落[5-7]本实验室从广西发生桑赤锈病的典型病叶上

5、生长和分生孢子的产生情况。分离得到了一株病原菌,经病原菌形态特征鉴定1.1.2不同氮源对菌丝生长和孢子形成的影响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面上项目[桂教科研(200911MS215)].作者简介:安慧(1980-),男,山东泰安人,讲师,在读硕士,主要从事桑蚕种养及综合利用研究。E-mail:an-hui811218@163.com*通讯作者,崔萍(1981-),女,山东青岛人,讲师,在读博士,主要从事植物病原菌研究。E-mail:cuip-ing769@163.com30广东蚕业第48卷以改良的PDA培养基为基础配方,供试氮源直径较大

6、,而且能够产孢。而在氯化铵培养基上菌为甘氨酸、硝酸铵等7种,以不加氮源为对照,用落生长状况最差,菌丝颜色透明,疏松。含有相当氮的多种氮源代替改良PDA培养基中的1g硫酸铵。将直径5mm的菌饼移入含不同氮源表1不同碳源对桑春孢锈菌菌丝生长和孢子形成的影响的培养基上,每处理重复3次,28℃培养5d后,碳源菌落直径/cm菌丝相对量是否产孢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观察菌落生长和孢子的葡萄糖4.267±0.017+++++是产生情况[5-7]。D-木糖3.983±0.002++++是1.1.3不同pH值对菌丝生长和孢子形成的影响麦芽糖4.0

7、83±0.004++++否用1mol·L-1NaOH和1mol·L-1HCl溶液将淀粉3.650±0.022+++否D-果糖3.817±0.007++否改良PDA培养基的pH值分别调整到3、4、5、6蔗糖4.167±0.014++否、7、8、9、10和11。倒平板后,移入直径为5乳糖3.550±0.082+否mm的菌饼,每处理重复3次,28℃培养5d,十D-山梨醇3.933±0.001-否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并求其平均生长速率,记录D-甘露醇3.783±0.121--否孢子的产生情况。平均生长速率(cm·d-1)=(菌CK3.26

8、7±0.004---否[6]落直径–菌饼直径)/T(T为天数)。1.1.4菌丝致死温度的测定注:“+”表示菌丝较少或稀疏,“++”表示菌丝量在活化病原菌的菌落边缘打取5mm菌块,于一般,“+++”表示菌丝量较多,“++++”表示菌丝饱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