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041778
大小:3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15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13《呐喊》自序教学目的一、学习围绕中心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选择典型事例说明思想发展过程的写法。二、了解鲁迅写作《呐喊》的缘由和思想发展过程,学习鲁迅追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革命精神。三、掌握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教学设想1.本文内容精深,理解有一定难度,教学时应突出重点,扣住“好梦”的具体内容,领会作者思想发展过程。2.教师指导自读应注意点拨,抓住实质性问题深入思考。3.参阅鲁迅《自叙传略》,并在一教时内完成自读设计题。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明确学习本文的主要目的及所要领会的中心。二、自读全文,
2、划出叙述个人生活经历中列举的典型事例,勾画出说明写作《呐喊》的缘由的句子。三、完成课后“练习”。阅读指导内容与步骤基本思想:《呐喊》是鲁迅1918—1922年的短篇小说集,共收集短篇小说14篇。《呐喊》体现了作者彻底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本文是这部小说集的序言,写于1922年12月。作者在序言中回顾自己从19世纪末至“五四”时期的生活经历、思想发展及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说明了写作《呐喊》的缘由和自己的创作态度,表现了鲁迅不断追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革命
3、精神。阅读练习一、理清思路,掌握全文结构。提示:全文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至“再没有青年时候的慷慨激昂的意思了”):叙述自己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思想发展过程。两层:1.总写(第1自然段);2.分叙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及思想发展过程。第二部分(从“S会馆里有三间屋”到结尾):介绍写作《呐喊》的缘由和他为革命而创作的文艺观、创作态度。两层:1.写自己创作小说的动机;2.说明创作《呐喊》的指导思想、小说成集时的心情和小说的命名二、按拼音完成词语,并解释所填的字词义。(zhì)铺(zú)业久(wéi)
4、不(míng)一钱不(dàn)于前驱愤(mèn)反(xǐng)三、如何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说的“我在年轻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这里的“梦”指的是什么?提示:“梦”是理解全文的主要线索,也是“文眼”之所在,通篇叙事线索可列为“好梦”——“寂寞”——“呐喊”。应着重弄清它们的含义。“梦”是指作者年轻时候的生活追求和理想。由于这些美好的希望、理想都未能实现,所以后来回忆起来,就如同梦幻一段。四、年轻时的鲁迅曾做过哪些梦?提示:着重写了两个梦:立志学医、效国救民的梦和弃医从文,唤醒国人的梦。这些梦都基于鲁迅“我
5、以我血荐轩辕”的爱国热忱和对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反抗。这就是鲁迅思想发展的基本点。虽然这些梦幻都未能实现,但作者深沉的思索,勇于追求真理的爱国精神却始终贯串于他整个生活经历之中,成为他后来呐喊战斗的强大力量。五、根据课文内容,列表说明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发展的过程。提示:生活经历思想发展父病家困——世态炎凉,庸医害人。南京求学——抉择学医,忧国救民仙台学医——领悟“要著”、弃医从文东京治文——悲哀寂寞,自我反省北京蛰居——深入研究,深沉思索朋友索稿——希望在前,呐喊战斗六、作者在叙述经历中都列举了典型
6、事例(典型材料)来说明白己思想发展的历程。试举例说明。提示:在故乡,选用了父亲患病家境“坠于困顿”,他整日奔波于质铺和药店,但最后仍不免父亡的典型事例。家庭败落,庸医害人,为他后来抉择学医,埋下了种子。仙台学医,突出了一次放映时事画片的情景,集中反映了“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的新认识,从而打破了他学医救国的美梦,决心弃医从文。在东京治文,他也只写了“新生”杂志从创始到失败的经过。这件事给他以深刻的影响,不仅“好梦”破灭,而且还留下无端的寂寞和悲哀。在北京蛰居,虽有五
7、六年时间,但也只选取了“钞古碑”的一件事。深刻反映出作者所感受到的“寂寞”太沉重了。朋友索稿,作者写了一段寓意深刻的对话。这是作者从寂寞到呐喊的过渡,这些典型事例,对思想的转变,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七、简析叙述经历与议论思想发展之间的关系。提示:本文采用夹叙夹议的写法,把叙述经历与议论思想观点结合起来,既叙述了重要经历,又阐明了思想发展的进程。每段叙事之后,都有相应的议论。的确是叙事具体生动,议论精辟透彻,起到前后照应,互相补充的作用。叙是议的前提与准备,议又是叙的内容的深化和提高。既使读者得到了感性
8、认识,又明确了作者思想转变和发展的原因。其手法异常高妙。八、你能说说小说集各为《呐喊》的含义吗?提示:其含义有二,一是为唤醒精神麻木、“熟睡”的人们起来抗争,而发出战斗呼喊;一是为慰藉战友,使之“不惮于前驱”的呐喊助阵。九、在“假如一间铁屋子”的对话中,用了许多比喻来揭示思想观点。请具体说明“铁屋子”、“熟睡的人们”、“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各比喻什么?提示:“铁屋子”比喻辛亥革命后依旧黑暗的旧中国。“熟睡的人们”比喻受封建思想毒害的愚弱的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