椴树红松林和蒙古栎红松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研究

椴树红松林和蒙古栎红松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研究

ID:9035128

大小:415.4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15

椴树红松林和蒙古栎红松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研究_第1页
椴树红松林和蒙古栎红松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研究_第2页
椴树红松林和蒙古栎红松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椴树红松林和蒙古栎红松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39卷第3期林业科技Vol.39No.32014年5月FORESTRYSCIENCE&TECHNOLOGYMay2014文章编号:1001-9499(2014)03-0034-03*椴树红松林和蒙古栎红松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研究**李云红刘延坤田松岩陈瑶刘玉龙刁云飞韩丽冬(黑龙江省森林工程与环境研究所森林持续经营与环境微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哈尔滨150081)摘要:对椴树红松林和蒙古栎红松林下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的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森林类型下土壤易氧化碳含量均高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且两种活性有机碳含量均表现出随土层加深而降低的趋势;土壤易氧化碳含量,在3个土层中,蒙古栎红松林均

2、高于椴树红松林,且在10~20cm土层,二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在3个土层中,椴树红松林均高于蒙古栎红松林,但差异不显著。土壤易氧化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土壤总有机碳之间均达极显著相关。关键词:椴树红松林;蒙古栎红松林;土壤活性有机碳中图分类号:S714.2文献标识码:A采用林窗模型模拟未来气候变化对小兴安岭阔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0.5℃。叶红松林的影响发现,在温度和CO2浓度升高的条年降水量为680~750mm,但降水分布不均匀。件下,蒙古栎等阔叶树种在森林中所占的比例将越早霜始于9月中旬,晚霜为5月下旬,无霜期为[1]来越大,

3、甚至形成纯林。不同森林植被类型下土100~110天。地带性土壤为暗棕壤。红松针阔混壤由于承接其凋落物和根系分泌物数量和类型的不交林是该区地带性森林植被的典型代表。同,形成的土壤碳库,特别是活性碳状况会存在差1.2土样的采集别。由于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周转较快,对干扰的反根据研究区域地带性植被分布及演替特征,应较为敏感,所以土壤活性有机碳常被作为评价土确定椴树红松林和蒙古栎红松林为本研究的两种[2]壤碳库微小变化的有效指标。为此,本研究选择不同森林类型。在每种森林类型内设置3块平行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具有代表性的椴树红松林样地,每块样地面积为20m×30m(表1)。2012和蒙古

4、栎红松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两种林型对土壤年8月,在样地内沿对角线蛇形设置12个采样活性有机碳产生的影响,以便为林木资源的合理利点,并在每个样点用土钻分0~10、10~20、20~用以及森林碳循环提供理论依据。30cm三层采集土样。将采集的土样低温保存带回实验室,一部分样品过2mm筛,4个样点做一1研究地区概况与研究方法个混合样,放于4℃冰箱内保存,用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测定。另一部分风干后过100目筛,1.1研究地区自然概况用于土壤易氧化碳、总有机碳的测定。研究区域位于黑龙江省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1.3土壤不同形态活性有机碳的测定区内(128°58'~129°15'E,48°0

5、2'~48°12'N),地土壤活性有机碳根据其测定方法的不同具有处小兴安岭南坡,为低山丘陵地貌,海拔高度在不同的表征方式,本研究主要测定微生物生物量300~450m,山地平均坡度为6°。该区属于温带碳和易氧化碳。表1样地基本信息坡度海拔平均胸径灌木盖度草本盖度郁闭度林型坡向/(°)/m/cm/%/%/%椴树红松林12±3南384±3635.24±2.2635±590±585±5蒙古栎红松林20±2南478±224.71±1.7430±575±385±5*黑龙江省森工总局青年基金项目(sgzjQ2011009);黑龙江省省院科技合作项目(HZ201211);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

6、(41275154);黑龙江省财政厅自拟项目(2011年)资助第3期李云红等:椴树红松林和蒙古栎红松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研究351.3.1土壤易氧化碳的测定[3]土壤易氧化碳采用高锰酸钾氧化法测定。2结果与分析称取含15~30mg碳的土壤样品于塑料离心管中,加入333mmol/LKMnO425ml,然后将离心管振2.1不同林型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荡1h,以4000r/min的速度离心5min。吸取所有土层中两种形态活性有机碳含量均为易1ml上清液,以1∶250的稀释倍数加入去离子水,氧化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图1)。在各个土层之用分光光度计以565nm的波长测定,并按高锰酸间,两种形

7、态活性有机碳含量均表现出由表层向钾含量每减少1mmol代表碳减少量为9mg的标底层逐渐降低的趋势,且0~10cm土层与10~准计算易氧化碳含量。20cm和20~30cm土层之间差异显著(p<0.05)。1.3.2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测定10~20cm和20~30cm土层之间除蒙古栎红松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采用氯仿熏蒸提取法测土壤易氧化碳含量差异显著(p<0.05)外,其它林[4]定。培养前将新鲜土样调至田间含水量的30%型和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50%,在25℃下密封预培养7~10天,然后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