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032037
大小:72.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4-15
《当前社会用字混乱的原因和对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学习中心编号:722学习中心名称:新郑奥鹏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论文题目:当前社会用字混乱的原因和对策研究学生姓名郭占伟学号1327220353001类型网络教育专业汉语言文学层次本科指导教师徐立新日期2015.4.29目录摘要…………………………………………………Ⅰ一、绪论…………………………………………………………………1(一)二级题………………………………………………………4二、结论……………………………………………21参考文献……………………………………………………23当前社会用字混乱的原因和对策研究摘要本文以当前社会用字混乱的现象作为研究对象,
2、罗列了当前种种混乱不规范现象,分析了其原因,论述了混乱用字现象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规范使用国家通用文字的具体措施,希望能对规范社会用字起到一定作用。关键词:用字混乱,不规范原因,对策一、社会用字混乱现象的表现:1、使用谐音字,造成错字,成语被乱改某些商家为了吸引眼球,招揽顾客,以获得最大利润。对自己的招牌迎合自己商品私自篡改词汇,造成了用字混乱。如下表罗列:错误正确错误正确错误正确抄饭炒饭日杂另售日杂零售衣见钟情一见钟情装璜装潢鸡旦灌饼鸡蛋灌饼衣衣不舍依依不舍启示启事么托修理摩托修理衣往情深一往情深按装安装兰球篮球衣心衣意一心一意洗车打腊打蜡咳不容缓
3、刻不容缓布布为赢步步为营合饭盒饭礼油多多理由多多一布到位一步到位波萝菠萝制冷鲜锋制冷先锋饰情画意诗情画意一不到胃一步到位无胃不治无微不至女人饰界女人世界大“石”化小、小“石”化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默默无蚊默默无闻食全食美十全十美领鲜一步领先一步骑乐无穷其乐无穷美食美刻每时每刻礼所当然理所当然随心所浴随心所欲顶剪顶尖鳖来无恙别来无恙随寓而安随遇而安钙不能缺概不能缺2、繁体字、简体字混用笔者认为繁体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繁体汉字是我们和所有汉字社会共同的文明遗产。繁体字在字面上更能表词达意。而除去书法、特定历史古迹等必须使用繁体字的场合之外,繁体字仍然在许多地
4、方发挥着作用。如今,生活在北美、欧洲、东南亚等地的华人,仍然以使用繁体字为主,更不要说港澳与台湾。繁体字正是这个中华文化圈得以维系的纽带。使用繁体字有利于两岸统一。即我们不能完全摒弃繁体字。有些街道门牌匾额使用繁体字也无可厚非。对于青少年来说,认识一些繁体字也不是坏事,恰好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笔者认为在繁体简体并存的当下,特别我们内地,在此问题上的混乱现象是繁体简体混用,这就是个问题了。如:“早生華发”、“學习”、“劝業场”、“中华人民共和國”、“忠心報祖国”、“親爱的”等等,一个词中有繁体字也有简化字,这就乱套了,特别是让中小学生无法辨别了。还有些繁体字用错的现象
5、,也是值得重视的,如:“鐘山”的鐘,是个错字,右边该是“重”字,而不是“童”;再如,“诗雲”中的“雲”,不是该字,就是“云”字,此字古已有之。“理發店”中的“發”不是这个繁体字。此类现象的存在绝对不允许,失去的意义,造成了混乱。3、使用英文字母、数字如某服装门店写着“adj.”(并在下面以较小的字体标注“形容词”),酒店的牌匾标注“518大酒店”或“369休闲服”“2元店”“10元店”等。这些也都是不规范的语言文字使用现象。4、网络用语的侵入,使得人们的口语甚至媒体措辞也越来越随意。去年网络风靡的“给力”“神马都是浮云”等词也在人们的生活中风靡了一把,甚至于在诸多的
6、大型媒体上也被广泛的使用。而还有一些词,因为是同音或者是谐音也在成为一种风潮。如“感觉”的谐音“赶脚”,还有一些平常的脏话,如“老子”的“老纸”,“你知道”的“你造”。这写词可能会因为攻击性较弱反倒会被更加经常的使用。根据本人的观察似乎这种带有一点娱乐调侃性质的语言很容易流行开来,但它确实给我们的语言文字带来混乱。二、造成不规范用字的主要原因1、历史原因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的汉字经历了多种不同形式的变迁,从篆书、隶书到楷书,其字形差异较大,“自吴楚辨音,隶古分体,年祀寝远,攻习多门,偏旁由是差讹,传写以之漏落,谅教授之何从?”(见《大宋重修广韵》)这里说出了
7、文字及其使用的一些问题,指出错别字自古以来就存在着问题,几乎可以把它看作历史的必然。其次,“文革”期间,“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文化水平低,不识字,“大老粗”成了光荣的代名词,而教授、知识分子反而成了专政的对象。再加上期间广大学生停课闹革命,天天进行批斗,什么东西也不学了,天天斗老师,根本无法上课。“文攻武卫”等等不断地折腾,整个国家的文化水准大大下降。在文革的十年间很多人都失去了学习的机会,甚至出现了一大批文盲。再次,上世纪80年代,《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匆忙公布,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解释说,原则上,“广大群众对汉字进行的简化,充分显示了群众的创造精神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