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029595
大小:4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15
《审视大学生婚前性行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审视大学生婚前性行为传统的性文化性观念是很关注性的纯洁性的,尤其对女性有着特殊的贞节关照,所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男女授受不亲”等等。男女享受着“双重标准”,男人只要付点钱,就可以随意嫖娼,另一方面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宋明理学发展,一些道貌岸然的道学先生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万恶淫为首”等口号,把“淫”的罪过过分夸大,甚至说“性即淫,淫即罪”,这也让很多男人畏于悠悠众口,“有贼心,没贼胆”。及至现在我们已经慢慢开放了,可是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已经如基因般渗入我们的血液,使我们在解放的道路上步履维艰。传统意义上的男女就应该“授受不亲”
2、,那么男女婚前性行为肯定不是一般程度的“授受”,尤其是作为有“知识”的大学生,会遭到死而不僵的道学先生的反对,会被同学们嘲讽,即便是表面上不会说什么,内心里也充斥着不齿,尤其针对女生。李银河女士就提到,某报上报道某大学开除怀孕女生晓琳及其男友。这是社会根深蒂固延续的“病态”,需要重新审视。在新的时代,自然需要用新的道德、新的价值观来看待大学生婚前性行为,此种性行为合理性的前提如其他行为一样:建立在自愿基础上,不违背他人利益,不违背法律。那么只要符合这几个条件的性行为就是合理的,别人不得干涉。当然不应该有“不违背道德”这一条,任何道德都有自己的时空局限,道德合情
3、却未必合理。一、法律的态度首先要提到的是“自愿年龄线”,自愿年龄线是“儿童被法律认为有决定自己行为的能力的年龄,低于这个年龄,即儿童自己承认是自愿的行为,法律也不认为它是出于儿童的意愿”,“我国的自愿年龄线是比较低的:14岁”。大学生大都是过了这个线的,也就是法律所认可的自愿决定自己性行为,享有性自主权利的线,当然不排除低于14岁的早龄大学生的情况,这一类特殊人群被认为是没有自愿能力的,那也就不符合“建立在自愿基础上”这一前提,就要被特殊看待。每一个公民都有自己的性权利,就是“人对自己身体的所有权”,“人对自己身体基本需要的满足权”,这是可以从《宪法》以及相关
4、法律规定所看到的。法律虽然没有支持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却是不反对的,就像以前一个校长的讲话,“谈到大学生恋爱问题,我们不提倡,但也不反对”。也就是说,在法律上,过了自愿年龄线的大学生的性权利是自由的,是不受法律干涉的,别人干涉也是不合理的,换言之,婚前性行为是一定程度上合法的,也更应该是合理的。可是在很多中国人的传统思维里却是不合情的,情理情理,情在理之前,不合情,焉合理?在中国这样一个人情社会里,很多道理是讲不通的,讲不通也要讲,不讲永远不通,讲了就有了通的可能性。道理讲不通也就罢了,却又冒出校规校纪,学校规定大学生不准外出同居,不准发生过界行为,一经发现,严
5、肃处理。这讲的是哪门子道理,我们可以规定大学生不可吸毒,却不应该规定男生不能留长发吧?如果行为是合法的合理的,还有必要用礼节规范来规训这种行为吗?显然真正的文明不会,宽容的社会不会,连最基本的宽容度都没有的社会,怎么会正视“人性”?4二、婚前性行为态度如果不用数字说话,说再多的经验与教训都是没有说服力的,不过笔者在没有调查但却要发言的情况下,只能借助别人的数字,在一定程度上数字有过期的嫌疑,尤其是在这个躁动的年代,不过并未过气,并未变质,是可以进行比较,然后探讨的。先来看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北京晨报》2001年12月4日报道,广州地区8所高校包括暨大
6、、中大、华工、华师、广工、广商、华建西院、广州大学有关‘婚前性行为’的调查表明,1136名接受调查者中,14.1%有过性经历。”这里用性经历这个词语,其实和性行为是差不多的。这是零一年的数字,现在肯定有所增加,增速也不会很慢,那么这么高的数字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人心不古?不是。说明这个问题已经变成一个不可泯灭的现实,需要的是正视而不是抹杀。这里涉及价值最优问题,如果用抹杀的手段,明文规定大学生婚前性行为是不合理的,是病态的,会造成大家的心理阴影,会把性作为一种神秘而又肮脏的东西,欣喜而又排斥的东西,这样的最终结果是阻碍中国文明的进程。有人认为,如果这样会使人们
7、认为性就是合情合理的,是可以随便玩的,这不是婚前性行为的问题,而是性教育的问题,是对性行为的表达方式问题。即便真的如某些人所说,那我们就能够因噎废食吗?任何事物的转型都会有自己的利弊,觉醒是需要代价的,值得就是合理。再看整个社会的态度。李银河博士曾经通过抽样调查得到这样一组结果。婚前性关系容许态度(中国,北京,1989年)情况可以不可以不置可否两人确定关系30.5%68.7%0.8% 两人相爱但未确定关系11.3%88.1%0.6%两人偶然互相吸引2.7%96.7%0.6%这是1989年的调查数字,经过二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人的态度自然不再是这个数字,可是这个
8、数字却可以作为参考。与西方相比,我们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