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学生提问能力培养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学生提问能力培养文献综述摘要:问题是人类认知和发展的起点和动力。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于向学生发问,而不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因此学生的提问动机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激发。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让学生能提出问题,本人阅读了近几年来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发现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应该从学生的心理障碍开始,然后为学生的提问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并通过为学生创设问题的情境,给学生留下时间和空间,加强学生的训练,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关键词:学生提问能力培养文献综述目前我国学生的问题意识十分淡薄,主要表现在相当多的学
2、生随着年龄和年级的增加,其提问的欲望和次数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两者呈现一种反比的关系。据我国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课题组的研究发现,从小学到高中,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越来越低。调查结果显示上课听讲遇到问题当场主动提问的学生中,小学生占13.8%,初中生占5.7%,高中生仅占2.9%。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这是摆在我们中学各科教学面前函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笔者认真拜读了近五年的四十多篇文献,现将学生提问能力的研究成果综述如下:1、相关概念界定1.1问题意识与提问能力
3、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提出问题不同的两个概念。问题意识,即人类在认识过程中因感知难以解决的现实矛盾而产生的怀疑、困惑、焦虑的心理状态,是力求发现问题、理清问题、破解问题的心理态势(姚本先,1995)[1]。学生心中有了疑问,不一定能提出问题,“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可以分为二个阶段:第一,头脑中有问题意识;第二,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并试图表述问题;第二,能够用准确、科学的语言表达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2]”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首先应该让观念先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只有学生有了强烈的问题意识,思维的有了动力,才能促使人们
4、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的问题。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盖泽尔斯把问题大致分为三类呈现型问题、发现型问题和创造型问题[3]。作为老师应该知道问题的类型才能更好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1.2提问与课堂提问20世纪初到60年代早期,研究的重点是教师在课堂上如何通过提问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从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初期,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在课文中穿插问题;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研究者的兴趣转移到如何引导学生自我提问(张孔义,1998)[4]。《现代汉语词典》对“提问”的解释是:“提出问题来问,多指教师对学生。”提问包括老师提问和
5、学生提问,由于是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故对老师如何提问不再赘述,“学生课堂提问是指学生在课堂或相关的教学情境中,对自己知识领域、学习材料以及教师教学中的某些矛盾、空白和不一致提出质疑,寻求问题解决,以主动维持学习活动有效进行的过程”[5]。国内有学者(宋振韶,2003)也提出,学生课堂提问是课堂参与形式中比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等更高层次的认知卷入。最根本的是,学生课堂提问“改变了问题的呈现方式,也就改变了课堂的结构形式。学生提问的课堂由训诲型、传授型转化为对话型的课堂”。2、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研究概况本人为了了解20
6、年来各位学者在培养学生提问能力方面的研究概况,在《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输入关键字“学生提问能力培养”对进行学者撰写论文篇数进行了查询,结果如下:年份篇数年份篇数年份篇数年份篇数19805198116198214198313198417198524198641198716198826198923199017199120199216199323199444199567199668199766199871199989200094200180200214920031332004118200514220061962
7、007203200817020091392010(截止8月4日)0 从上表可以研究学生的提问能力的培养,80年代研究这个问题开始兴起,最多是86年发表文章41篇,到了90年代研究这个问题的学者越来越多,年发表文章逐年增加,01年稍有降温,从02年再掀起研究狂潮,07年达到研究的顶峰,年发表文章达203篇,以后逐渐走下坡路,到2010年8月4日没有学者发表过这方面的文章。因此好好总结一下培养学生提问方面的研究成果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3、学生提问能力培养成果综述3.1、学生问题意识或提问能力培养的价值提出问题在
8、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中的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实验科学的鼻祖,英国科学家培根曾说过:如果你从肯定开始,必将以问题告终;如果从问题开始,则将以肯定结束。被称为现代科学之父的爱因斯坦,则在更高境界阐述了同一观点。他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是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