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时期与古典主义时期比较

巴洛克时期与古典主义时期比较

ID:9022198

大小:3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15

上传者:U-5734
巴洛克时期与古典主义时期比较_第1页
巴洛克时期与古典主义时期比较_第2页
巴洛克时期与古典主义时期比较_第3页
巴洛克时期与古典主义时期比较_第4页
巴洛克时期与古典主义时期比较_第5页
资源描述:

《巴洛克时期与古典主义时期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巴洛克时期与古典主义时期音乐比较前言这是我第二次选择“大学音乐鉴赏”作为选修课程,原因很简单,因为喜欢享受音乐带来的那份愉悦,所以想更深入地了解有关音乐的知识。在选完第二次选修课后,同学们都说我不理智,他们认为每一年相同的课程必定上相同的课程。但结果令他们失望,而且我觉得大一到大二这个过程联系的很好。大一老师为我们讲解了许多重要时期的重要音乐人物,而大二老师则让我们欣赏这些重要人物的重要作品,并为我让我们了解到了大部分中西乐器。这样的继承让我想到了巴洛克时期与古典主义时期的联系,古典主义正是形成于巴洛克之后,并紧紧的跟随。首先,了解巴洛克时期形成原因及其属于它特有的象征。“巴洛克”来源于葡萄牙语,葡萄牙语baroque原意为不圆的、形状不规则的珍珠,现指欧洲17世纪和8世纪初期豪华的建筑风格。音乐家借用此语概括地说明同一时期的音乐风格。音乐史上还有人用“洛可可时期”,这个时期是指巴洛克后期至前古典乐派时期,这一时期的音乐风格是过量的使用装饰音,悦耳但显得不够深刻的音乐。这个时期的法国意大利作曲家的作品多属于这种风格,即所谓华丽风格。单独地分析巴洛克时期(1600-1750)的音乐,可以看到,其旋律的乐句长度不一,气息较长,无论是声乐还是器乐,旋律都空前地华丽复杂,有相当多的装饰音和模进音型。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旋律一样,曲调的进行常常带有形象化、象征性特征。引人注目的是旋律中有明确的和声属性。它的节奏 主要分为自由节奏的和律动鲜明、规整的这两种节奏。前者用于宣叙调、托卡塔、前奏曲等,后者用于咏叹调、赋格、舞曲等,在一个乐章中会保持始终。这两种节奏常常搭配使用,如宣叙调与咏叹调,前奏曲(或托卡塔)与赋格。这个时期的调式大小调体系,它已取代了过去的“教会调式”。 巴洛克时期的和声已形成了完整的以主、属、下属为中心的大小调功能和声体系,利用不协和音作调性转换并使和声进行富有动力和情感色彩。十二平均律在17 世纪的发明与和声体系的充分发展有密切的关系。作为巴洛克时期特有的作曲手段,通奏低音又称作数字低音在键盘乐器(通常为古钢琴)的乐谱 低音声部写上明确的音,并标以说明其上方和声的数字(如数字6表示该音上方应有它的六度音和三度音)。演奏者根据这种提示奏出低音与和声,而该和弦各音的排列以及织体由演奏者自行选择。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织体是以复调织体占主要地位,其写作技术达到了空前绝后的高峰。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复调不同之处在于它是在功能和声基础之上的对位。同时也有许多作品采用主调织体。本时期的曲式以相互间形成节奏、速度、风格对比的多乐章结构为主,如组曲、变奏曲、协奏曲、康塔塔、清唱剧等,常用前奏曲与赋格、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搭配关系。复调乐曲的内部结构是以模仿手段写作的连续体(不分段),但可看出明确的呈示、发展和再现因素。同时也有分段结构、变奏曲、在固定低音旋律之上进行变奏的帕萨卡利亚、夏空形式。巴洛克时期主要的音乐体裁有声乐:弥撒、经文歌、众赞歌、歌剧、清唱剧、康塔塔、受难乐以及各种独唱、合唱曲。器乐:托卡塔、前奏曲、幻想曲、赋格曲、变奏曲、组曲、奏鸣曲(以独奏奏鸣曲与三重奏鸣曲为主)、协奏曲(管弦乐协奏曲、大协奏曲、独奏协奏曲)。这个时期音乐在一个乐章之内保持一种基本情绪,在乐章与乐章之间才形成对比.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力度不追求渐强和渐弱的细微变化,而是采用较为清晰的“阶梯式力度”。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代表家有巴赫、亨德尔、维瓦尔第、斯卡拉蒂。虽然处于同一时期,可能相互影响,但每一位音乐家都有其独特的一面。巴赫尽管没有创造出新的曲式,但他把注意力完全放在了已有的形式、技曲式上,经过加工改造,使之达到了新的高度。从音乐的旋律特征上讲,由于他的音乐是多声部的复调音乐,因此造成音乐连绵不断的交织、发展。这正是巴赫音乐的特征。巴赫又是一个杰出的管风琴演奏家,由于他大大改进、扩充和加强了键盘演奏的技巧,从而在键盘演奏技术的发展上,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许多人将亨德尔与巴赫并称为巴洛克时期的两大巨匠。但从键盘音乐的角度上说,亨德尔是无法与巴赫相提并论的。因为亨德尔的兴趣不在键盘乐,他的成就主要体现在歌剧、合唱和清唱剧领域。他最有名的作品是1742年仅用24天完成的清唱剧《弥赛亚》,首演于柏林。最有名的唱段《哈里路亚》是其最后的乐章。为了维护《弥赛亚》的地位不因过多的演奏而受损,英王下旨每年只在春天演奏一次,且只有亨德尔本人才有资格指挥。 斯卡拉蒂是造诣很深的拨弦古钢琴家,但受父亲影响,前半生的作品主要是歌剧和宗教歌曲,后期开始大量创作大键琴作品。他一生写作了500余首钢琴奏鸣曲,大多数是单乐章,这些奏鸣曲带有典型的巴洛克时代特征:细腻、典雅,与巴赫的键盘音乐相比同样具有声部明晰、交响和谐的特点。在抒情上略胜一筹,听觉上更接近现代欣赏习惯。虽然他生活的年代属于巴洛克时期,但可以说,斯卡拉蒂在钢琴史上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他所体现的键盘音乐风格既难以追寻其前身来源于何处,也找不到继承和发展的人,因而没有形成一种学派。实际上,斯卡拉蒂是浪漫派的先行者,他的音乐既不属于巴洛克也不属于古典乐派,他起码超前于同时代人50年。这一时期最为我们耳熟能详的当然要数巴赫,而我们也总是将他与巴洛克音乐紧紧绑在一起。古典主义被认为开始于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期。这期间一直是世俗音乐占据上风。18世纪中叶,随着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法国大革命的冲击,欧洲的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艺术已不再仅仅是贵族所欣赏的高雅艺术,新崛起的中产阶级也成了剧场和音乐厅的观众。这个时期音乐的重要特征是:结构严谨,音乐的表现手法和所表现的内容比巴洛克时期大大加宽。在古典主义时期,由单一旋律支配的主调音乐逐渐占了上风,复调音乐已失去了它昔日的辉煌。音乐中的旋律结构比巴洛克时期相对简单,但其性格却比巴洛克时期更加多变。古典主义时期的另一个伟大成就就是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交响曲——它是由海顿奠定了基本结构,并通过莫扎特、贝多芬这些天才的创作走进了巅峰时期的。了解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作品风格也是从了解这些音乐家入手的。海顿在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首先因为他是一位交响曲作曲家。他并非交响曲体裁的首创者,早在巴赫和亨德尔的时代,就已有人为这个领域作了准备,开拓了道路。他使交响曲具有了令人惊叹的戏剧性和哲理性。所以有人称他为“交响曲之父”。海顿确立了乐队的双管编制和近代配器法原则,奠定了近代交响乐队的基础。当然,海顿写的不仅仅有一百多首交响曲,他的80余首弦乐四重奏毫无疑问比交响曲更出色!海顿在钢琴上的成就无疑是他的52首奏鸣曲。海顿完善了4个乐章的奏鸣曲形式,海顿发展了奏鸣曲快板的结构,并往往采用从速度、调性等方面与主题区分。 天才是对莫扎特确切的称呼。莫扎特是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作为古典主义音乐的典范,他对欧洲音乐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歌剧和钢琴协奏曲被乐评家们认为是他最好的作品之一。莫扎特一共创作了22部歌剧、41部交响乐、42部协奏曲、一部安魂曲以及奏鸣曲、室内乐、宗教音乐和歌曲等作品。在钢琴方面的成就主要有17首奏鸣曲,17首变奏曲,21首协奏曲等。被后人尊称为乐圣的贝多芬,总是与交响曲联系在一起。诚然,是他以九部不朽的交响曲把古典主义时期的交响曲提到了巅峰。在交响曲方面,他施行了不少改革,比如说加大了乐队编制、加入人声、改变了乐章的一些结构等,这些改革为后人大大拓宽了交响曲创作的道路,使交响曲的表现意图也扩展了不少。此外,他的三十二部钢琴奏鸣曲也是令人瞩目的。后人称巴赫的《平均律》为钢琴音乐中的《旧约》,而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则是《新约》,由此也可见其地位。贝多芬生活道路非常坎坷,晚年失聪;他从26岁时开始便已感到听觉日渐衰弱,但是,他对艺术的爱和对生活的爱战胜了他个人的苦痛和绝望--苦难变成了他的创作力量的源泉。在贝多芬31岁之前,也就是1802年前,他经历了学习、继承传统与探索新的创作手法的阶段。开始,他采用古典乐派大师海顿、莫扎特爱用的形式进行奏鸣曲创作,很快,他那追求自由解放的思想倾向于传统的拘谨形式之间的矛盾,导致贝多芬必然的变革要求。比如,乐章内容和速度的改革。除了在演奏技术和写作形式上的要求外,贝多芬在奏鸣曲的精神上,进行了彻底的改造。他使奏鸣曲超越了仅仅是优雅、动听与精致的要求,而更具有严肃和深刻的意义。每一首奏鸣曲都根据作曲家的意志,向听众揭示出一种人类感情:英雄主义的、欢乐的、悲壮的。。。《悲怆》、《月光》和《田园》奏鸣曲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之一。第二时期是贝多芬的32岁至47岁的中年阶段,在直面听觉受损的打击后,他走出意志消沉的状态,开始与命运展开抗争。经典名作《黎明》和《热情》奏鸣曲相继问世。第三时期是在贝多芬最后的12年,他的很多作品几乎完全放弃了传统的标准,比如奏鸣曲的乐章长度、速度、更复杂大胆的和声运用。综合上述巴洛克时期音乐作品风格和古典主义时期音乐家的创作所体现的风格进行对比,可以概括为以下六点:1、情绪的对比: 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情绪的丰富变化和对比获得了全新的强调。相对于晚期巴洛克音乐中单一情感的表达,古典主义作品中的情绪波动起伏。戏剧性、不稳定的音乐,可能导向一段轻快随意的舞曲旋律。主题的对比不仅表现在同一乐章中使用具对比性的不同主题,即使是一个单一特定的主题内,也可能存在明显的对比。2、节奏:节奏的灵活性,给古典主义音乐增添了变化。古典作品包含了丰富的节奏模式,不同于巴洛克乐曲只有少数的节奏模式在全曲中反复出现。巴洛克作品表达出连续的感觉和永恒的运动。因此,在开始几小节之后观众就能大概知道整个乐章的节奏特性。但古典主义风格包括了出其不意的停顿、切分音,以及从长音到短音的频繁转换。而从一种长度的音符模式到另一种的改变,可能是突然的也可能是渐进式的。3、织体:与晚期巴洛克音乐的复调织体相比,古典主义音乐基本上属于主调音乐。然而,织体的运用与节奏一样灵活,织体之间的转换有时平稳有时突然。一首作品也许以一条旋律和简单的伴奏组成的主调织体开始,但是随后可能转变为复杂的复调织体,含有两个旋律或旋律片断在不同乐器间模仿。4、旋律:古典时期的旋律悦耳动听,且容易记忆。即使在一首非常复杂的作品中,也可能含有民谣或通俗的感觉,有时作曲家也会直接借用一些通俗的曲调。(如莫扎特以法国歌曲《哦!妈妈请告诉我》的旋律为主题,写了一首钢琴变奏曲《小星星亮晶晶》。)更多时候,作曲家根据流行的风格创作新的主题。古典主义音乐的旋律听起来较为平衡与对称,因为作品通常由两个长度相同的乐句构成。第二个乐句的开头与第一个乐句类似,但结束部分更具终止性。相反,巴洛克旋律较不对称,精巧复杂,比较不容易演唱。5、力度与钢琴: 古典主义作曲家对于情感表达的细微差别的兴趣,导致了渐进力度的广泛使用,如渐强与渐弱。这些作曲家不把自己限制在巴洛克音乐中常用的那种极端力度的改变(从大声到小声的突然转变),渐强与渐弱的力度改变,表现出令人震惊的新鲜感。在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对渐进力度的爱好,导致了钢琴取代了大键琴。钢琴家通过控制手指对琴健的压力,来控制声音的大小。虽然钢琴在1700年左右即产生,但直到1775年左右才开始取代大键琴的地位。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大部分成熟作品都是为钢琴而作,而不是为大键琴、古钢琴及管风琴等巴洛克键盘乐器而写。6、通奏低音的消失:通奏低音在古典主义时期被淘汰。在海顿与莫扎特的作品中,大键琴演奏者者不必再做即兴的伴奏。导致通奏低音消失的原因之一是越来越多的作品是写给业余爱乐者,而通奏低音所需要的即兴演奏技巧对他们而言有相当的难度。(以上资料整理于网络)巴洛克时期和古典主义时期的差异构成了音乐史的多样性质,是音乐成为更具艺术性的艺术。这是两个不朽的时期,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学习的两个时代。关键字:巴洛克音乐古典主义音乐装饰音华丽巴赫海顿结构严谨交响曲织体旋律节奏力度与钢琴通奏低音结束语:短暂的音乐鉴赏课的时间并没有让我提升到新的境界,却因为写这篇论文让我从别人那里学到了很多关于这两个时期之中以前所不知道的细节。以上对这两个时期的评价是摘自网上音乐爱好者的结晶,所以也该感谢他们,愿意分享成果。但更该感谢老师为我们所做的精彩授课,确实“不枉此行”,很精彩,也受益匪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